牡蛎幼体离壶菌病防治技术

三农助农2024-01-25 16:35:01未知

牡蛎幼体离壶菌病防治技术

1.病原。病原为动腐离壶菌。菌丝在牡蛎幼虫内弯曲生长,有少数分枝。在繁殖时菌丝末端膨大,形成游动孢子囊,囊内的游动孢子形成以后,囊上再生出排放管,伸到幼虫体外。从排放管放出的游动孢子,在水中做短时间游动后,再感染其他幼虫。游动孢子生活时呈梨彤,大小为5×2微米,具2根鞭毛,单游性。

2.症状和病理变化。被感染的牡蛎幼虫,不久就停止生长和活动,很快死亡,少数幸存者可获得免疫力。

3.流行情况。离壶菌已报告在美洲巨蛎的各期幼虫和硬壳蛤的幼虫,可引起大批死亡。

4.诊断方法。诊断时可将牡蛎幼虫做水浸片镜检,发现组织内有菌丝存在,也可将患病的幼虫放入溶有中性红的海水中,则真菌菌丝的染色比幼虫组织深,更容易鉴别。不过要进行属和种的鉴定时,必须观察其游动孢子囊和排放管等的构造。

5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应将育苗用水严格过滤或用紫外线消毒。已经发生疾病后尚无治疗方法,只好全部放弃,并消毒容器以防蔓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