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饲养规模设计育雏室的大小,同时要求通风,配置保温设备和工具配置,配齐后立即清洁消毒。刚出壳的鹅对外部环境适应性差,应保证适当的温湿度环境。小鹅脱温进入中雏期后,将小鹅从网上转移到地面。转入育肥期后,此期管理主要限制鹅的活动范围,减少热量,达到育肥效果。养鹅场每天要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饲养规模设计育雏室的大小,一般在3周龄内饲养15只~2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包括通道、工具放置),同时要求通风。
2、配置保温设备。目前常用的保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温法,即利用行李箱将雏鹅放在其中,加盖被褥等覆盖物达到保温目的,这种方法需要时间,只能适用于小组饲养,二种是人工予温法,即利用热源(例如坑火、煤炉、红外线灯、电热管或电热板等)达到保温目的。人工温度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是网上离地饲养红外线灯保温法,比较实用。这种方法是用14号铅线制作网1.7厘米x1.7厘米的网,每栏长140厘米,宽130厘米,网约40厘米,网四侧铁栅高35厘米,四侧首先用织布包围,每栏网用250瓦的红外线灯泡。
3、工具配置:以每一网为单位,必须配备水槽(小鸡饮水器)2个、料槽(大鸡料槽)2个、塑料布(喂食用)50厘米x50厘米2张、厚布或织造布(保温用)长2.2米、宽1.4米1张。
4、消毒:配齐后立即清洁消毒(每立方米室内用福尔马林20毫升,高锰酸钾10克熏蒸)备用。
5、有条件种植青饲料。
6、大雏鹅舍、水面和运动场的配置可按运动场、水面和室内面积的比例约为2:1:1配置。
二、饲养管理技术
1、育雏期管理:刚出壳的鹅对外部环境适应性差,应保证适当的温湿度环境,使鹅健康成长,此期管理好坏直接影响育雏效果。
(1)分组:通过在线饲养法,每个网络部门分为两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可以饲养25只小鹅,从第二周开始拆除中间隔栏变成大栏(共50只),从第三周开始可以看到外部天气状况和小鹅的成长适当减少密度,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把5只~10只转移到备用栏,同时室内温度也可以逐渐降低,周末接近外部气温,一般到第四周初脱温转移到中小屋。
(2)保温和防湿:保温方法是在每两个小格子之间的上方50厘米处置250瓦的红外线灯泡,用准备好的厚布厚布和织布隐藏红外线灯和整个栏,在鹅不育雏室前预温,最好使舍内温度达到30℃~32℃。保温和防湿在幼雏期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①调整适当的密度,密度过大容易使鹅绒毛湿润,容易发生啄羽毛癖,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
②观察小鹅的动作,如散布均匀、平静,表示温度正常的高声尖叫、烦躁的话,温度过高的堆积,发出尖锐的叫声的话,温度会变低。温度低时,首先要检查育雏室是否有小偷入侵,检查热源是否不足或复盖物是否牢固等。温度高的话,不能马上打开门窗的复盖物。不那样的话,小鹅容易感冒。正确的方法是提高热源的位置,打开一部分复盖物调节到适温。
③保持室内干燥,饮水器必须平放不溢水,地面粪便必须经常清扫,地面也可以铺垫(干河砂、锯屑等),吸湿。从第二周开始每天中午晴天打开门窗,排除室内湿度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育雏保温室设置缓冲空间,效果更好。
2、中雏期管理:小鹅脱温进入中雏期,将小鹅从网上转移到地面(中雏舍),此期小鹅基本适应外部气候,但寒冷时必须注意保温。最初室内温度达到20℃,随着日龄的增加变成常温。这个时期也是鹅的骨架和羽毛的主要阶段,在晴天的时候让鹅在室外的池子旁边自由活动洗澡,锻炼体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钙磷的吸收。每天开始2小时~3小时,然后逐渐转移到白天放在室外自由活动,晚上转移到室内饲养。
3、鹅期管理:狮头鹅肉鹅饲养到9岁后,主翼羽已生长10厘米~15厘米,应转入育肥期,此期管理主要限制鹅的活动范围,减少热量,达到育肥效果。方法适当增加饲养密度,限制供水时间(有条件可转移到网上饲养,每平方米可饲养4只~3只),但供应充分饮用水,10天~15天可育肥上市。中鹅的饲养都在地面上,所以每天必须清除室内鹅粪,晚上必须加入垫子,保证室内地面环境干燥,室外运动场每隔2~3天清除一次,进行消毒。
三、疫情的预防和治疗
养鹅场每天要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消除感染源,根据周边和饲养场感染动态制定免疫程序,重视治疗,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工作,促进鹅健康发展。
1、鹅流感:鹅流感病是鹅的主要传染病,对养鹅生产有很大威胁,近年来不仅鹅发病,大日龄鹅(50日龄以上)也感染发病。本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通过母鹅免疫产生抗体传递给子世代,没有母源抗体的鹅的预防方法是在5日龄~7日龄注射鹅的弱毒疫苗,15日龄2免除注射1.5头。实践证明,通过免疫鹅群可以有效控制鹅瘟的发生。发病时可以用抗鹅流感血清治疗。
2、鹅感染鸭瘟病:鸭瘟病常发生在20天龄以上,鹅发病时死亡率高,预防方法为12天龄注射鸭流感疫苗,每只鹅10头,21天龄免注射,每只鹅20头,免疫鹅群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3、啄癖:网上饲养啄癖最常见,病因多,长时间照明过强,饲养密度大,温度过高,微量元素不足等。发生啄羽现象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