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被植入"大脑",智慧农业有多远?

三农助农2024-01-15 16:31:09佚名

农田被植入"大脑",智慧农业有多远?

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现代技术,如今的农业生产也充满了"智慧",在南京市溧水区的国家农高区里,农田被植入"超级大脑",各种农业科技让人惊叹,那么智慧农业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它距离我们还远吗?

农田被植入"大脑",智慧农业有多远?

5G蓝莓植物工厂让栽培更加精细和标准

再过一个月左右,就是蓝莓的上市季节,昨天(4月15日),记者走进南京国家农高区5G蓝莓植物工厂的玻璃温室里,只见果实已挂满枝头,目前除了采摘和修剪需要人工作业,浇水、施肥、光照、温度等农业生产环节都已经实现智能控制。南京国家农高区蓝莓黑莓示范园工作人员孙梦男说:“温度超过30(摄氏)度,温室里喷淋就会自动开启,我们是有一个比较精准的灌溉系统,它会根据系统自动进行滴灌喷淋和施肥这些(工序)。”

5G蓝莓植物工厂如此智能,得益于它有一颗"智慧大脑":每个地块都布设了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作物生长,土壤、环境、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通过农场指挥中心的数字农业云平台工作人员就能一目了然。孙梦男说:“比如这个橙(黄)色的就可以反映出我们这个土壤湿度过低,对我们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

工作人员介绍,把这些日常监测的数据与标准化栽培指标进行智能比对分析后,就可以形成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蓝莓栽培模式,从而实现提质增效。示范园负责人俞小花说:“(蓝莓)在外面的产量也就1000到1500斤每亩,我们在数字化精准管理栽培下,它一亩(产量)可以达到超过3000斤。”

智慧稻麦无人农场农机变得也有思考力

距离不远的"智慧稻麦无人农场"示范田里,十多个大型"稻草人"24小时守护着300多亩良田,不单单只是驱鸟,它们装有高清摄像头,可以对农场进行实时观测,田野里还有多台作物生长监测诊断无线终端,用于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特征、大气、土壤温湿度等状况。南京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工作人员张羽说:“(数据)然后再进一步上传到我们的云平台,在我们的云平台服务器有作物模型以及一系列算法,可以在手机上为农户提供一个,实时的肥水诊断与调控方案。”

无人农场的"高智商",依赖于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正是有了这些高科技,农作物、装备、环境资源等生产要素才得以在线化、数据化。在这个无人农场,从事播种,各类农机也被装上了"大脑",比如,这台无人收获机装上了稻麦产量传感器后,在收获时就可以分析出农田产量分布图。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汤亮说:“我们可以基于这个产量的高低,然后能够制定管理的方案,全面提升这个区域稻麦的产量。”

智慧农业近在眼前未来仍有更多路要走

专家介绍,智慧农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整个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精确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智慧农业看似遥远,但其实已近在眼前,除了南京国家农高区,苏州吴江,泰州兴化,盐城射阳等多地也在进行智慧农业实验和示范。汤亮教授说:“我们综合来看肥料利用率大概提升10%到15%,(稻麦)产量(增加)10%以上。”

不过专家也坦言,智慧农业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还要进行更深更细的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让机器变得更加智能,让最少的人力成本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汤亮说:“比如说土壤的养分状况快速监测,还有作物生理方面快速监测。”

发展智慧农业,我们还需要攻克多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相信在科研人员不断努力下,各种农业新技术和智能农机也会层出不穷,并投入到广袤的农田里。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