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十大经典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杜甫十大经典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苏轼十大经典名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
9、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10、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陆游十大经典名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从古至今有没有姓“邢”的名人
看到这个“邢”姓,不知怎么第一反应是《红楼梦》里那个大太太邢夫人,她只是小说里的一个陪衬二流人物,算不上名人了的,当然这是玩笑话。
这个姓身边周围确实少,地名倒有一个河北“邢台”,所以邢姓大多源自河北河南一带。邢姓虽然不常见,可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找几个古今邢姓名人那也不难。
明万历年间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战争中,兵部尚书邢玠率联合水师在露梁海一带狠狠地教训了下倭国水师,让其陆军完全失去屏障,仓惶败退,至今人家国内还纪念他,这脸让邢姓成了国际友人光荣到外国去了。顺带讲句,前几年韩国片《鸣梁海战》再现了朝鲜李舜臣的事迹,这前后两场海战经常会混淆,实全完不搭界。邢玠尚书指挥战役的规模和战绩远远超过李舜臣先前的那次,光击沉敌舰就900多艘,属于战役级别,而鸣梁海战的战果在这里我都不好意思写,属于小规模遭遇战,不好意思,貌似跑题了。
再讲个娱乐圈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谁?为陈园园,这是艺名,本名就是邢沅,江南八艳之一,这个就一语带过吧。
讲个现代的,邢质斌都知道吧,可能现在年纪小的不了解。她当年可是中央电视台播新闻的头牌,现在那几位都是她徒子徒孙。那时凡是重大国事,节日,外交,都少不了她的一腔纯正播音,当年不知道有多少学子都是听了她的播报才立志走向广播电台播报专业的。
好了,邢慧娜,邢傲伟估计大家都熟悉了,奥运金牌选手,为国争光。
(喜欢点历史,喜欢些典故,欢迎关注不吝赐教。)
花落知多少是那位古人的名句
“花落知多少”一句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里的。全‘诗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春睡醒来,听到窗外群鸟齐鸣,回想昨夜一夜风雨,不知又有几多娇艳的春花被风雨摧落!
风雨无情,诗人有意,在极其平淡自然的语言和近乎白描的描写中,我们即能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又能体会到作者的惜花惜春之情!正如后世所评价的“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这也正是这首诗能千古传诵的原因!
从古至今哪里的陶瓷最出名
北宋汝瓷,南宋龙泉瓷,元明清景德镇靑花瓷至今。目前,泉州青瓷清新夺目,承袭了龙泉瓷的风格,宋室南渡汝瓷在渐江龙泉大放异彩。
喜看越女剑,龙泉照天绕;
古越龙山酒:, 青瓷伊人娇。
从古至今谁是最大的汉奸
中国最大的汉奸,按历史近代史千年排序是:秦桧(宋)、洪承畴(明)、吴三桂(明)、汪精卫(民国)。这是几个特级汉奸,其中大大小小的汉奸不计其数!!!
从古至今有没有身高三米的人
查找资料如下:
据《旧五代史》和《辽史》的记载,大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身高九尺,也就是270cm。
这样身高当属古代巨人,是否属实,仅供参考!
从古至今,有哪些比较出名的神童
甘罗---12岁为丞相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 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 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 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 要求。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 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由此可见甘罗的才智,不但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曹冲---惊人的智慧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曹冲,曹操之子。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留有曹冲称 象的典故,《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仓库管理的士兵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 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后来,那个仓库管理的士兵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咬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便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其实曹冲不仅有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 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 十”。曹冲无疑是个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到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骆宾王---七岁做《咏鹅》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何托)”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方仲永---神童的无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李贺---奇才惊韩愈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十分赞赏他的诗文,便亲自到李家去见李贺,并让他以自己来访为题,即席写一首诗。李贺想了想 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古体诗《高轩过》。韩愈一看,只见全诗流畅自然,极具文采,写出了韩愈出访的声势,赞扬了韩愈文学上的成就,还道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韩愈十分欣赏李贺的才华,便徵得李父的同意,带他回家,亲自教他写诗作文。李贺有了名师指点,才学更加突飞猛进,长大后更成了著名的诗人,有诗鬼之称。
古代名人诠释过的人与自然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名人诠释人与自然的名句,莫过于老子说的——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是“效法”“依据”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说“人们依据于大地生产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寒暑交替,养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来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习性而顺其自然。”
这一句高度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它深刻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其中蕴含着哲学意味。
比起这样哲思之语,我更喜欢的,是关于人与自然的诗句。比如——
辛弃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和青山对视,能够看出青山别有的韵味来,融进山岚,人也多了韵味和妩媚。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这种感觉真是怦然入心啊! 李白写过“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说的是客人散去后,空旷的山谷里,只有碧水东流,映着一轮高悬的明月。诗人将怅惘写在诗里,人走景在,山谷寂寞人寂寥的景色,特别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之景提醒人们,要看淡生活中的聚散,也要珍惜相聚的日子。
王维的诗里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明月清泉,以及桂花落地,让人窥见大自然恬淡静默之美。
对了,不能落下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美啊!
诗人在园中采摘菊花,偶然抬起头来,目光所及就能看到远处的南山,即庐山。悠然的诗人,悠然的南山,人安闲自在,山静穆高远。那一刻,人景合一,似乎有旋律由山中传出,那轻盈灵动的乐曲直飘到人心里,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莫过于此!
古人健康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显现出自信而悠然的人生状态。
这也启示我们,怀着孩子一般的明亮与清澈,在自然之间行走,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完)
娶媳妇的目的是什么?从古至今有没有区别
没有。一直都是传宗接代+身心愉悦两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