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村文化精神的好句 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生活常识2024-01-23 06:04:56佚名

有关村文化精神的好句 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如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贯致力于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大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农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各地各部门把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直补种粮农民、减免农业税、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重大部署,宣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等重大举措。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

  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抓住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的契机,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访贫问苦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多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多了,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农村逐步兴起。

  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农民群众文明素质有新的提高。把创建文明村镇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形式多样,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新载体不断涌现。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效推动了村容镇貌的建设,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广大文艺院团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农民投资自办文化在许多地方悄然兴起。

  总的看,几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由于各地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东西南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各异,发展还很不平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领导不够重视,有的认识不够全面,有的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措施不够有力,有的方法不够科学,制约了一些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同样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应当看到,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不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服务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乡镇文化站设施陈旧落后,反映农村题材的图书、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明显不够,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在马一些农村地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有的农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时有发生。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农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加强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凝聚了人民意志,反映了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作为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进展情况,宣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推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关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事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适应国家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入农村这一重大转变,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

  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开展花会灯会、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等文体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要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等活动,鼓励专业文艺机构、表演团体等积极组织各种小分队下乡演出,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把欢乐送给农民群众。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要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开展创建各种形式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企业、文明市场、文明城镇活动,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活动,巩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就工作措施和方法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领导。领导重视不重视,摆没摆上位置,有没有兴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只有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总体规划,真抓实干,经常研究思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问题,出思路、想办法、提要求,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政策支持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说,主要得益于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政策支持。只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就容易产生长官意志,导致工作随意性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等现象。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必要时辅之以立法手段,用好的制度和机制来管人管事,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围绕中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前进基础;反之,精神文明建设搞不上去,物质文明建设也会受破坏、走弯路。只有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要坚持把无形变有形,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只有坚持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把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风尚送到农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社会参与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仅靠农村农民自身不够,仅靠职能部门也不行,需要城市与农村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客观要求。只有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的光荣感、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

  ——典型示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对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虽然各地经济基础有强有弱,自然条件有优有劣,情况千差万别,但都有许多从实际出发、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只有善于挖掘发现典型、培养爱护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各地农村都有典型经验可学,都有身边榜样可追,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工作整体推进。

  ——依靠群众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他们当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之日,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到成效之时。只有充分相信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造,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哪些文化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且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令华夏子孙世代陶醉和向往,以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陶冶和锤炼着民族的品格和个性,以欢乐祥和的氛围弘扬着民族的美德和精神。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今天,我们要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过节理念,充实和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广大民众了解传统节日的源流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唤起国人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并形成守护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厚重而多彩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

  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土壤中,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即节日日期的选择与设定是古人依据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而约定俗成的,都对应着特定的节气和农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步入农业文明的古国之一。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国之大事在农”的观念,并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认识到:人类要生存、庄稼要收成,就必须观察和掌握天象(日月星辰的变化)、物象(动植物随季节而生的变化)和气象(寒暑雨雪的变化)及其规律,顺应天地运行的节奏和气候变化的秩序,来合理地计划和安排其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为了准确地反映四季气温、降水、物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情况,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古人依据太阳在黄道的不同位置,确定出了“二十四节气”。岁时节令一经确立,一些特别的日期就凸显出来,它们作为农耕周期中的关节点,备受先民的重视,每当特定的节气来临之时,都要举行与这个节气相应的仪式和庆典活动,这样,农耕周期便也成了庆典周期。“‘节’正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渐变分成像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的中国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节律,顺应自然时序,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从时序安排上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贯穿春夏秋冬的“文化链”,“四时节庆,纷至沓来”。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节、元宵节、中和节、清明节等节日接踵而至。人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阖家团聚、拜年庆贺、舞龙观灯,尽情欢庆新春的到来;还要祭奠先祖、尽孝寻根、踏青赏春、娱乐健身,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炎炎夏日,端午节又如约而至。人们佩艾采药、驱邪避毒,凭吊屈原、裹粽竞渡,斗草送扇、归省探亲,以期安度酷夏、消除邪恶。时至秋季,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纷至沓来。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人们,乞灵巧、放河灯、赏秋月、玩秋菊、登高辞青,以多种方式庆贺丰收、祭奠亡灵、祈福纳祥。严冬降临,瑞雪飘飞,腊八节、小年、除夕是对它最好的迎候。人们忘记了寒冷,扫洒除疫、送灶祭祖、社火游街、欢欢乐乐地团圆守岁,品味着“田增五谷人增岁”的喜悦。四时吉庆的和谐有序、错落有致,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

  中国传统节日的设置还体现出了农闲农忙安排有别的特点。从节日在一年四季的分布上看,农闲的冬春两季,安排的节日较多,节庆活动内容丰富,且持续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而农忙的夏秋两季,则安排的节日相对要少,节庆的内容和时间也相对要稍短一些。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一年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活动内容最丰富的年节,即安排在冬春之际的农闲时节。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农耕社会使然。只有在冬尽春回的农闲之际,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才得以休息娱乐,并有充裕的时间祭神祀祖、阖家团聚。

  四季佳节的娱乐庆典和烹饪饮食,也是适时合令、因时而设、应季而生的。如春节的燃放鞭炮、扭秧歌、跑旱船、耍社火、转九曲、逛庙会,确能给寒冬里的人们增添不少激情和欢乐的气氛;清明节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是因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满目葱翠,一派生机,正是人们投身大自然、享受明媚春色的好时光;端午节赛龙舟,恰是江南水乡汛期未到,而气温已高,宜于水中嬉戏的良辰吉时;中秋节家人团聚,祭月、拜月、赏月,时及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清新,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可谓“花好月圆人团聚”的最佳时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赏菊宴饮,正值晚秋,秋风渐劲,寒意渐浓,霜染枝头,云淡山青,适宜人们登高秋游、活动筋骨、陶冶性情,尽享盎然秋意。此外,烹饪食物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春夏秋冬、朝夕晦明等不同特点。夏秋之时,正是各种水果成熟的季节,于是此时的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人们的餐桌上,蜜桃、苹果、石榴、葡萄等各色水果便成了主角;冬春之际,猪羊壮鸡鸭肥,于是春节、元宵节等节日里,各种丰盛的肉食成了人们的最爱;端午时节,粽叶飘香,自然清香诱人的粽子就成了餐桌上的“当家花旦”;中秋时节,“秋风响,蟹脚痒”,于是螃蟹便成了最受青睐的中秋美食。可见,传统节日的娱乐饮食等诸多节庆民俗,都是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和谐、协调的关系。

  “如果说,有些民族的节日体系是以宗教纪念日作为核心的话,那么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其他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特征在于,这些节日是以协调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应时而作、张弛有度的自然生活节律和独特的审美心理定势;反映了先秦以来历代人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二、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远古走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是“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岁月的推移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使传统节日不断被多种社会文化因素润泽渗透,有民间传说的嵌入,有宗教活动的影响,有历史人文的大量积淀,有民族智慧、情感、生活习性的融合等,节庆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如介子推居功不受赏的传说之于寒食节,爱国诗人屈原、忠臣伍子胥、孝女曹娥的传说之于端午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传说之于七夕节等。又如,源于远古“腊祭”的春节,腊月初八先民用五谷杂粮做腊八粥敬祖祭神,是古代“腊祭”的开始。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大寺庙纪念释迦牟尼成道日做腊八粥与古代“腊祭”的行事相融合,形成了民间食腊八粥的习俗。中国传统节日以博大的包容性,不断地融汇、积淀、丰富、发展,使之成为蕴含丰厚、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成为一面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多棱镜”,它能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风俗礼仪、民间信仰、伦理道德、人文诉求、审美情趣、文学艺术、饮食服饰……。由此我们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是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共同需要而通过积淀形成的,并以传统礼仪、仪式、游艺等为重要内容和方式,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利用相应的物质载体表达思想、信仰、道德、理想等的民众群体活动的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艺术形态是多元多样的。若依据传统节庆的性质和内容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分为:生产类节日、祭祀类节日、纪念类节日、庆贺类节日、社交娱乐类节日、驱邪祛病类节日等类型。虽然各类节日均是围绕着特有的主题而展开,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渗入新的内容和形式,一个节日中常常包含了多种性质的民俗活动。所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大多具有了综合性,通常由多个节日主题、多项民俗活动所构成,其丰富的内容也使这些节日承载着更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它们交互作用、彼此依托,构成了中国节庆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1、精神文化层面

  中国传统节日浓缩着我国数千年文明进程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风貌,寄托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理想情怀,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春节是由原始农业社会庆贺丰收的“腊祭”演变而来的,祭神敬祖,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感恩之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这是一年一度的春节的主题。春节的一系列仪式礼仪,不仅使民众的生活绚丽多彩,而且显示了以人为本,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出可贵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凸现着团圆、祥和、平安、欢乐的精神追求。清明节,人们通过扫墓祭祖、缅怀英烈先贤,送上一份哀思和敬意,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敬祖报本、热爱亲情和友情的道德情怀,并包孕着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责任的认同;郊游踏青则体现了中国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豁达心态和回归自然、热爱生活,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生境界。端午节,人们纪念屈原,体现了传统价值观里对于爱国忧民、清高自守、卓尔不群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悬挂艾叶菖蒲、采药制药,在驱邪避毒中感悟祖先遵从自然令律应对灾疫的生活智慧,传达出民众对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国运昌盛的渴望;龙舟竞渡反映着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中秋节,家人团聚,共食月饼,共赏明月,共享天伦,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家庭团聚、生活祥和、未来美满。

  2、行为文化层面

  中国传统节日是各种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的平台,这个平台荟萃着祭奠、礼仪、表演、技艺、艺术、体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就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集大成者。自古祭祀和庆典仪式就十分丰富。就祭祀而言,春节祭祀活动很早就形成了两大祭祀文化传统:一是感念大自然的恩赐而举行的祭祀,如祭祀灶神,是对灶火烧食之功的感念;祭祀土地神,是对大地母亲繁衍万物的回报;祭祀井神、河神,是对生命之水的感恩;对牛、马、鸡等各种家畜的善待和祭祀,则是表达了对帮助人类生存发展的动物们的酬谢,等等。这些祭祀,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与大自然沟通、对话的方式和渠道,是虔诚的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写照。二是敬仰古圣先贤和宗族祖先而举行的祭祀。慎终追远的尊祖情怀是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在春节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隆重地举行祭祖活动,宗族家长们率领着儿孙虔诚祭拜列祖列宗,感念祖先的恩德,祈祷其“在天之灵庇佑儿孙”,并倾诉出儿孙们的承诺和告慰。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饮水思源、永不忘本的传统精神。春节期间的社交娱乐活动更是丰富多样:团聚、守岁、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放鞭炮、拜长辈、访亲友、逛庙会、观花灯、闹元宵等等。人们在释放内心情感、满足心理诉求、体味人间温情、享受年节欢乐中,演绎着、传承着、创造着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并净化和提升着亲情、友情。春节也是民间艺术、技艺的大展演。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年节史中,历代先民发明和创造了数以千计的游戏、艺术、体育的形式和品种,其中既有讲、唱、演,又有游戏、竞技、杂耍等。在春节期间常见的有:社火、戏剧、舞蹈、秧歌、高跷、旱船、舞龙、耍狮、耍猴、杂技、武术、跳绳、打秋千、放焰火、走灯阵、讲故事、说书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容和品位,而且使春节的喜庆氛围高潮迭起,使每个人都能尽享这份愉悦身心的欢乐,并得到精神上极大地放松。恰如有的学者所说:“普天同庆的春节的确是日常平淡生活的一种超越,是中华民族集体的生日,也是最具东方色彩的狂欢节。”此外,围绕年节文化而产生的那些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诗文佳句,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有关年节的歌谣和俗语等,也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族精神。

  3、物质文化层面

  在传统节日文化系统中,外显的、有形的物质文化也十分丰富,既有四季飘香的节令佳肴,更有纷繁多样的装饰品、吉祥物,还有大自然赐予的植物、花卉等,这些物质载体,通常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满足佳节中民众的某种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审美需求、点缀需求等,而且以其特有的象征性和富含的文化蕴意,满足人们避瘟驱邪、祈福纳祥、生活圆满、健康平安等各种美好的心理企盼和精神欲求。

  传统节日中的许多美食佳肴,都有着一定的象征寓意:除夕子夜与新年交替之时吃饺子,又称“更岁交子”,饺子取“交子”的谐音,有“辞旧迎新”与“喜庆团圆”之意;饺子又形似元宝,故又有“招财进宝”之意。春节吃年糕,由于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多有讲究,炒青菜是家家必备的盘中餐,表示“亲亲热热”;吃豆芽菜,因豆芽形同“如意”,意味着“如意吉祥”;餐桌上必有鱼,但切忌一次吃光,表示“富贵有余”,等等。此外,元宵节吃元宵、汤圆,象征家人团圆,和睦幸福;端午节吃粽子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取“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共享天伦之意;重阳节吃重阳糕,有百事俱高的含义。美味的节庆食品饱含着美好的寓意,体现着华夏子孙朴素且高尚的精神追求。

  在传统节庆用品诸如字画饰物、植物花卉中,大多也是物与情脉脉相通,人们以物寄情,巧妙地利用各种物质符号,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复杂的心理情感。如新春佳节,民间有在门窗上贴“福”字的习俗,“福”字含有“幸福”、“福气”、“福运”等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由桃符发展而来的春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以汉字和中国书法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赞美和祝愿。由门神画演化而来的年画,含有历史故事、神话小说、民间故事、民俗生活等多方面题材,可谓“画中有戏,百看不腻”,在《鲤鱼跳龙门》、《六合同春》、《五福临门》、《五谷丰登》等年画中,蕴涵着对人生的种种美好企望。即使是自然界中的一些植物、花卉,在传统节日特定的情境中,也有着品不尽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韵味。春节,人们以高洁脱俗的水仙花,象征新一年的福运;以迎风绽放的梅花,象征新春的吉祥,旧时曾有“梅花开五福,竹声报三多”的春联。清明节,人们插柳戴柳;端午节,人们悬挂艾蒿、菖蒲,这些特定的植物成了为民避瘟驱邪、保佑平安的使者。重阳节,纷繁盛开的菊花令人陶醉,并以其傲霜斗寒的品格抒情言志。

  三、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

  伴随着农业文明产生、演进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同时,传统节日在长期的流行和发展中,由于内涵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又不断吸收和融入儒、释、道等多种有益的文化元素。所以,在中国传统节庆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蕴含着值得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以下几点:

  1、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

  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中心,人是主导,人追求与万物的和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基调。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之中,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节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谐天人关系、展示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为主。人们在节日中,或阖家团聚、欢庆交流,或探亲访友、男女相会,或祭祀祖先、追念先贤,或结伴出游、踏青赏月,或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在普天同庆、融融之乐中,追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人最可贵的是生命,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春节,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清明节,踏青赏春、荡秋千放风筝;端午节,龙舟竞渡、户外秋游;重阳节,登高啸咏,骑射竞射,等等。许多节日还有避邪驱瘟、追求健康的内容,如除夕前的除尘送灶,清明节的插柳戴柳,端午节的悬艾蒲、饮雄黄酒,重阳节佩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人们在尽情享受节日的欢娱中,在“平安吉祥”、“健康快乐”的美好祝福中,谱写着一曲曲对生命的颂歌。

  2、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先历来有着异常浓厚的感情,《礼记》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悌的基本内容则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由此推及到尊老爱幼等。慎终追远的情怀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逢佳节都要虔诚地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等,都有祭祖的仪式和内容,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着后人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节庆活动中还处处体现着对长者的尊敬和对幼儿的宠爱,春节给长者拜年,为长辈们送上可心的礼物,节日宴席上对长者座次的优先考虑,为长辈们敬酒祝福;以祈福求寿为重要内容的重阳节,自1989年便成为国家法定的“老人节”,尊老爱老已成为节日的新主题。孩童幼儿更是节日的宠儿,春节长辈要给“压岁钱”,屠苏酒要从年幼者喝起;端午节要给儿童涂雄黄、佩香囊、带艾虎;中秋节有儿童喜爱的“兔儿爷”、“流星香球”等,这些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后代的祝福与期望。

  3、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庆文化中也有突出的显现。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元宵节的灯会展示着各种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手艺。庙会上百戏杂陈、百艺斗胜,使人目不暇接。文人可以联句咏诗,村女也可以当场对歌,刘三姐不输于酸秀才。灯谜竞猜,让人绞尽脑汁。窗花剪纸,生动传神。小女儿斗草,比的是植物知识。秋千起伏,风筝入云,孔明灯升天,荷花灯入水,各有胜场。七夕的乞巧,更是以成为巧手姑娘为美。”这些多姿多彩的节庆民俗事象,充分反映了华夏子孙刚健有为、自尊自强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4、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清明节中融入的寒食节,其起源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晋国忠臣介子推。介子推居功不取,隐居绵山,宁被烧死,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民请命,谏言君王自修自省,勤政清明。人们把介子推蒙难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每年此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示纪念。过寒食节的同时,人们也世世代代赞美与弘扬着介子推的刚正气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上下求索,为的是精忠报国。他屡遭陷害,含冤而死。民间为了凭吊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节俗。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通过端午节这一载体,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活动中,不断地得以发扬光大。

  5、贵和尚美、团结和睦及平安吉祥的心理追求

  “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的源起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日中的各项娱乐活动、人际交往、饮食安排等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一家人聚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和”与“合”谐音,而圆圆的饺子皮则象征着团圆。春节里的“拜年”活动,使亲朋邻里之间,消除了隔阂,增进了团结,可谓“一声恭喜,互泯恩仇”。元宵节,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又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满的愿望。七夕节,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将中国人天长地久的爱情演绎得如此唯美和浪漫。中秋节,团圆团聚、家国和谐,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憧憬与追求。九九重阳,登高吃糕,寄托着人们健康长寿、实现人生境界步步高的美好愿望。

  四、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蕴含着优秀的民族精神,而且凝结着丰富的民族感情,是民众精神情感的重要寄托方式。广大民众有着追求丰收富裕、平安和顺、生活美满、欢乐吉祥、健康长寿等共同的理想和愿望,这些心理诉求,不断通过欢度传统节日的方式,通过节庆的礼仪习俗得以表达和释放。民众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最希望享受到的是和睦亲情的温暖,而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生活的节点,是民众表达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最佳时机。节庆活动中蕴含的情感极为丰富,既有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也有对祖先的答谢;既有对先烈圣贤的缅怀,也有对故土家乡的依恋;既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兄妹手足的牵连之情;既有街坊邻里的互助之情,也有朋友同事的友爱之情。通过祭祖、拜年、访亲、联欢等多种节日仪式,传递着这些人间美好的情愫,使传统节日超越时空界限,始终发挥着凝聚民族情感、融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由于传统节日具有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综合性等特点,又使这种功能不断地得以强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记忆的一种全民性强化,是延续民族品性、增强民族认同的链条。传统节日的风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发展、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性。这些节日超越了地域、阶级、种族乃至时代的界限,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庶民百姓,无不同日而庆,同日而乐。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春节前,中国人返乡的景象如同候鸟回迁,大多数人不论身在何处,都要踏上归乡之路,回家团聚,共度除夕。即使身处海外的华人华侨,每逢传统节日,也都会想到自己是炎黄子孙,在庆贺佳节之时,无限向往祖国。遍布世界五大洲的数千万华人,以及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实业家和留学生,他们落居在哪里就把“过大年”的习俗带到哪里,并在“过大年”时,将思乡、思亲、思归、祈盼团圆之情,以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亲善之情抒发到了极致。在浓郁的传统节庆文化的氛围里,民族认同感自会不期而至、不约而同。海外侨胞对清明祭祀也十分重视,每逢清明节都有大批海外华侨归国祭祀祖先,也祭祀本民族的始祖。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海外华侨来到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他们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在追忆先祖的仪式中,接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保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心心相印。传统节日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因子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灵,彰显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整个民族在周而复始的中华节庆文化的洗礼中,凝聚和维系着民族情感,锤炼和固化着民族个性,培育和弘扬着民族精神,壮大和张扬着民族形象。

  中国传统节日又是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精神纽带。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但汉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也是许多少数民族共同享有的节日。如满族、朝鲜族、黎族、纳西族、侗族、毛南族、达翰尔族、拉祜族、锡伯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大都与汉族一样,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列为自己民族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如今已差不多成为我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各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庆贺方式欢度传统佳节,这也恰好反映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各民族人民在共同欢度传统节日中,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巩固了民族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有关村文化精神的好句 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与廉洁有关的句子

  与廉洁有关的句子:

  1、勤俭兴业,官侈民贫。奢靡浪费,误国殃民。八项规定,鼓舞人心。以上率下,面貌全新。匹夫有责,清廉做人。弊革风清,朗朗乾坤。

  2、《浣溪沙春归》:一夜愁思情满怀,往昔风光旧亭台,歌舞宴席不复还。遥望山河风竹固,寒风利剑仍销魂,再唤人间势如春。

  3、为官当沉默如金,守至真之性!为官当坚贞如松,持至善之本!为官当沉静如水,达至清之纯!为官当激情如火,存至诚之心!为官当淳朴如土,承至厚之德!

  4、无私是奉献之根,奉献是善政之魂,善政是为民之本,为民是清廉之始。让心灵在静谧中纯洁,让意志在奉献中完善,让人格在磨砺中自强,让品德在廉洁中升华。

  5、廉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清白民可鉴。曰廉隅,自重自好,品正行端。洁同节,凌狂风岂可弯,正直亦凛然。自净洁,勿贪勿敛,纤尘不沾。

  6、《家庭助廉三字经》:有情人,结良缘,常牵挂,维护家;妻子贤,丈夫廉,敬如宾,莫等闲;羡富贵,慕金钱,起贪心,遭劫难;从俭易,从奢难,守防线,终无险;袪私欲,除杂念,清廉风,吹枕边;家庭和,万事兴,享平安,人坦然。

  7、《廉政歌》:栗经炙烤香自散,水向清白莲自栽。本有磐石奠基志,怎让蓬草遮青台。两袖清风为正道,墙外桃李切勿摘。炼心砺志坚党性,正大光明施栋材!

  8、耳闻目睹众人议,贪官倒下成热点。无一例外都忏悔,不该错把坏事办。多处房产没必要,置于名下心不安。一座住宅满应急,欢声笑语家人圆。赚得金钱几千万,脱轨必把祸来揽。日常开支能满足,睡得香来吃得甜。身陷高墙失自由,方知团聚是期盼。劝君多唱廉政曲,留得清风在人间。

  9、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不坏规矩无污点,不搞特殊威信足。不贪钱财心自安,不谋私利受拥护。做人为官要自省,律己守正得坦途。

  10、勤廉终身保平安,贪婪声名毁一旦。根深狂风难拔起,心正邪恶攻不穿。为人自私朋友远,做官贪财陷深渊。洁身自好不沾占,警钟长鸣合家欢。

  11、耐得住寂寞,不仅要有隐忍之情,更要有敬畏之心;守得住清贫,不仅要有悯人之怀,更要有坚韧之志;顶得住诱惑,不仅要有洒脱之气,更要有豁朗之态;经得住考验,不仅要有刚健之身,更要有铮铮之骨。

  12、年终岁尾话廉洁,文明之邦重礼节,几张贺卡寄深情,一桌简菜祝和谐。远离歌台与舞榭,最爱清风和朗月,不贪不占心长安,娇妻爱子永相携。

  13、《为政清廉》: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入仕乐陶然,腹有良材思锦绣,心无旁骛意高远。谦逊自持谋善政,坚贞不渝守清廉,莫让浮云遮望眼,正气激荡天地间。

  14、廉洁,似春的一棵绿草,经历了冬的噬虐,守住了自身的清正;廉洁,似夏的一缕清风,在繁噪的浮华尘世,独守自身的清凉;廉洁,似秋的树叶,走过夏的辉煌,叶落归根,回归大地固根本;廉洁,似冬的一丝暖阳,在静谧的茫茫大地,孕育升华自身正气!

  15、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入仕乐陶然,腹有良材思锦绣,心无旁骛意高远。谦逊自持谋善政,坚贞不渝守清廉,莫让浮云遮望眼,正气激荡天地间。

  16、微笑彰显气质,理解赢得知己,正直换来尊重,包容拓宽交际,谦让涵养美德,善良洁净世界,勤勉收获幸福,廉洁扮靓人生。

  17、《民为正本》:民心党心刻于心,党纪国法永不忘。为民解忧情意真,来访群众沐春风。正气浩然倡勤政,丹心一片筑廉墙。本固邦宁山河新,弊革风清人心齐。

  18、《清风韵》:为民务实讲清廉,群众路线得民心。学习讨论再落实,作风建设抓到底。忠孝仁义知廉耻,三仁文化厚底蕴。伏击战役传捷报,以少胜多做典范。弊革风清扬正气,知荣知辱树美德。拒腐防变强素质,千年古道谱新篇。

  19、阿廉,阿洁,阿自,阿律四个好朋友聊天。阿廉:中央反腐力度大,老虎苍蝇一起打。党纪国法显威力,民众齐把党来夸。大老虎战战兢兢,小苍蝇感到害怕。这是不敢腐!阿洁:法律法规是底线,党纪更比国法严。方方面面齐监管,看谁还能把赃贪。这是不能腐!阿自:党和政府考虑全,公职人员不愁钱。一心扑在工作上,哪个还想生贪念。这是不想腐!阿律:人性本来就向善,为民服务苦中甜。妻儿老小来支持,共把中国梦儿圆。这是不愿腐!

  20、《清正廉洁》:一声明炮照春城,山河秀美廉当头。中央召开十八大,老虎苍蝇统进笼。清风正气颂人心,欢欢庆庆把风正。颂党廉段小一首,祝福祖国美繁盛。

  21、人以正为贵,一身正气,做光明磊落之人,行清白正义之事,知足者常乐;官以廉为荣,两袖清风,弃贪污不正之风,树勤政为民之志,廉洁者常在。

  22、古镇石梁新村样乡亲祖辈勤善良,社会发展党领导,依法治国今绘好;中央决策速贯彻紧跟形势践行它,党团骨干带好头,男女老少一齐参;吃水不忘打井者爱党爱国悼英烈,传颂村史扬正风,优良传统要发挥;奉公律己高风尚把握主体做个样,思想素质识大体,养成文明好习惯;善行义举好人有困贫难者解愁忧,荣辱美丑区分明,价值立准主人翁;村务公开示上墙大事小账眼前亮,综合治理方面多,安全少事靠大伙;家庭教育言行传孝教老人亲乡邻,从小向上受熏陶,有益于人铭心里;互帮互谅互尊重和睦友善包容心,生存环境要整洁,污水杂物放合适;树木花草当景观公物墙面齐看管,勤扫卫生常整理,垃圾堆放进池里;节约俭朴事办妥红白理事全管着,护林防火莫小看,秸秆落叶均还田;铁路公路高速路护路爱路保安全,人身财产防危害,有号有召参保险;赌毒低级皆憎恨取财无道是败类,法治德治两需要,村规民约不可少。遵纪守法启盛风恒筑共圆中国梦。

  23、你拍一,我拍一,清廉奉公要谨记;你拍二,我拍二,坏事都进档案袋;你拍三,我拍三,公家财产不可贪;你拍四,我拍四,心中要有为民志;你拍五,我拍五,争做人民好公仆;你拍六,我拍六,严守本心出成就;你拍七,我拍七,群众利益是第一;你拍八,我拍八,拒绝贪腐良药抓;你拍九,我拍九,勤俭爱人才是久;你拍十,我拍十,圆梦中国看盛世。

  24、五千年汉史廉盛政平民抚业兴社稷安,九万里山河弊革风清法正权约兆民乐。

  25、温馨的家,是快乐的源泉,贪婪的心,是罪恶的根源,你若珍惜自己,就不要贪婪。面对诱惑有正气,面对困难有志气,面对挑战有勇气,面对群众有和气。

  26、《赞纪检干部》: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三生有幸作纪检,四海为家护法纪。五蕴皆空无私欲,六出奇计斩妖魔。七尺之躯清硕鼠,八方响应斥佞臣。九死不悔除弊政,十口相传倡廉风,百年大计建功勋,千里之志强国梦,万古流芳铸民魂。

  27、八项规定谱党风,从严治腐剿"四风";政风范引社会风,清污除埃呈盛风;国风家风汇正风,扬善存诚蔚成风;清廉奉公持恒风,自律重振中国风。

  28、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洁为公传美名。当官为政谨记牢,精图勤勉把心操。尽职尽责不图权,做人做事不图钱。警钟长敲长自律,心襟坦荡心长安。

  29、为民之怀,"一片冰心在玉壶";思民之忧,"衣带渐宽终不悔";乐民之举,"俯首甘为孺子牛";解民之困,"不信东风唤不回".

  30、树立威信,靠的是不搞特殊。不留污点,靠的是不破规矩。不失人心,靠的是不谋私利。一身正气,靠的是一尘不染。留得美名,靠的是廉洁正身。

  31、《习惯》:习惯了空话无所谓实;习惯了假言无所谓真;习惯了懒惰无所谓勤;习惯了贪婪无所谓廉;习惯了虚意无所谓情;习惯了欺骗无所谓信;习惯了消极无所谓能;习惯了钻营无所谓德。

  32、《反腐宣言》:春暖花开香行宴,众客谗食谈苏远,美丽无偿总扇情,岁岁春光盼无限。古有唐朝传帝国,今有亚行开周边,文艺思想再唱响,和平华夏梦想远。

  33、群众路线在路上,学习大幕再拉开。领导带头勤学习,全省上下齐讨论。四中全会要领会,主席讲话记心间。大家一起抓落实,齐心协力为人民。贪廉只在一念间,荣辱即是两重天。腐败如蚕反自缚,廉洁似蜡放光明。清廉自律心无痛,求真务实业有成。劝君常念前车鉴,清廉正气辛安泉。

  34、藏头诗《廉洁从政我心安》:(廉)字时刻记心间,(洁)净洗澡正衣冠,(从)内至外一般样,(政)纪国法大于天,(我)为人民勤务实,(心)无贪念天地宽,(安)心奉献做排头,廉洁从政我心安。

  35、道婴城,说潞城。廉政之风正盛行。市委班子强引领,廉洁务实抓民生。政府一心为群众,歪风邪气全扫净。黄赌毒恶绕道走,和谐新风正气兴。

  36、《说贪腐》:人不律,钱难拒,花天酒地多贪欲;民心挫,善款挪,物欲横流,权钱织罗,过、过、过。财过亿,妾为秘,官迷心窍自得意;房产多,红颜脱,声色犬马,仙妖人魔,唾、唾、唾。

  37、贪腐是毒害灵魂的鸩酒,滥权是戕杀自我的尖刀,私欲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放纵是侵蚀思想的蛊虫,自律是培育德操的沃土,廉洁是滋养身心的良药。

  38、《我当村官廉政歌》:不吸烟,不喝酒,游山玩水靠边走。不送礼,不请客,不弄虚假开好车。不迷信,不颓废,杜绝歌舞和娱乐。不偷盗,不抢窃,黎民百姓不欺压。不沾毒,不赌博,公款浪费要把关。不乱权,不谋私,原则问题时牢记。不骂人,不打架,贿赂不收搞反贪。不拉帮,不结派,团结群众人喜爱。不海吃,不胡喝,要为村民负好责。不大话,不空谈,多办实事最当先。

  39、《习王反腐赞》:习王高举打虎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华夏从此天光耀,社稷从此得清明!

  40、廉政"七律"段:党要管党严治党,信念坚定敢担当。为民服务勤务实,反对官僚清廉洁。民生民主促和谐,兴衰命运共呼吸。伟大复兴沉甸甸,事业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国梦愿望,高瞻远瞩民族强。凝聚共识化夙愿,精神旗帜新理念。思想深刻论述精,丰富内涵要践行。洗澡衣冠多照镜,实干兴邦梦复兴。

  41、《廉洁八"不"》:不贪昧心钱,不听奉承言。不办违心事,不搞小圈圈。不伸乱权手,不馋酒肉宴。不忘公仆心,不进赌博间。

  42、面对诱惑有正气,面对胁迫有骨气,面对困难有志气,面对危局有才气,面对挑战有勇气,面对失落有朝气,面对群众有和气,这种干部有人气!

  43、《天净沙·治腐》:鲍鱼燕窝雪茄,吃喝用度公家,豪宅香车宝马。反腐令下,老虎苍蝇齐打。

浙江精神的文化底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新时期新阶段,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创造热情,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沧海变桑田七千年探索求真务实之路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滕复将记者带入了这样一幅历史画面:大约在7000年前,大海对浙江的最后一次入侵达到最高峰,浙江沿海平原的绝大部分区域成为一片汪洋。

很难想象,浙江先民是以怎样的意志,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创造“沧海桑田”的奇迹,在一片盐碱的滩涂和沼泽洼地上,逐渐开辟出可耕种的水田,开垦出富饶的平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的越民族已经能够建造木结构房屋,在地势高燥处定居,并将生产方式由渔猎转为稻作农业。

“长期身处逆境的奋斗经历,让‘古浙江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品格。”滕复说,具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浙江文化,深刻地展现了浙江人民独有的生命品质、价值观念和人文风采,其中,“求真、务实”是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个性的部分。由于浙江先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他们必须吃苦耐劳、务实开拓,才能赢得生的希望。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俊指出,求真务实、强调主体自觉的理性思维,不仅体现在浙江先民的生产实践中,而且集中反映在浙江学者的学术成就中。

早在东汉,王充就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南宋时,浙中金华成了全国的学术中心。几次大的移民潮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思想,但浙江学者不迷信权威和经典,总是结合生活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宏扬“求真、独立”的科学精神。

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曾说:“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他指出,必须从具体事物中总结出规律和原则来。永康学派同样强调学术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探讨有关国计民生的实用之学。其代表人物陈亮就主张从实践的结果看待是非,判定能否,“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够,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兵食以用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也。”

明代,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和教条的蒙昧性,主张知行合一,对主体精神和人的自我意识大加肯定,再次彰显了浙江精神中务实、自觉的理性。此后,黄宗羲以其朴素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成为明清之际思想解放的最重要代表。近代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马一浮“默然不语,其声如雷”的诤言,都可以看出浙江学人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的文化基因。

“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南宋诗人陆游用诗歌记录了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只见“忽橹”,“不闻人语”,正是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低调行事,讲求实效”,源自先人不断的积累和申发,却让浙江人世代受益。

兼容与并蓄以开放心态应对创新挑战

何俊在访谈中指出,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既是浙江人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下的传承与丰富,也是一个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过程。面对中原文化的强势影响,浙江人必须在开放的过程中学会与强者共舞,因此,自主创新历来是浙江文化界的一个重要命题。

滕复也认为,浙江精神中融入了大量中原文化的因子,但同时又保持浙江文化固有的特色,呈现“兼容并蓄”的特色。他告诉记者,浙江精神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引进来”,更明显地表现在“走出去”。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人口压力的渐增,一部分古越族人顺着季风、沿着海流,向日本列岛和南洋列岛等地迁移,这就是《越绝书》中提到“内越”和“外越”的由来。越族数千年不断向外迁徙,使得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整个东亚和南亚,都受到古越文化的影响。

唐宋以后,浙江已然成为东亚文化的集散地。何俊介绍说,日本东京大学日前启动了一个计划历时5年、投入近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研究宋代以后宁波在东亚文化交流中起到的枢纽作用。这也说明,宋代以后,浙江精神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对内吸纳内陆文化、对外吸纳海洋文化。

到了近代,浙江人的开放精神仍然让人印象深刻。上海甫一开埠,就有大量船员、木匠、洗衣工等来自宁波的劳务人员来到沪上。最为称道的就是奉帮裁缝,他们发奋图强,执上海服装业牛耳,做出了中国第一套西装和第一套中山装。

勇于“走出去”的精神,在早期是浙江人为改善生存环境而作出的现实选择,在后来则造就了浙江精神中日益浓厚的“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众多的侨民、侨乡,使得浙江具有了更多利用“拿来主义”的机会。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走南闯北的浙江人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浙江经济发展写下了众多“全国第一”:发放个体工商执照、建设新型农民城、建设城镇专业市场……

历史启示我们,“开放创新”的文化因子,与“求真务实”一起,构成了当代浙江精神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也是未来浙江社会能否成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地区的关键所在。

自强而不失温和

和谐精神映衬人生情怀

“哪里都有浙江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先人卧薪尝胆、励志奋发、“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自强精神得到发扬和继承,浙江人似乎从不为困难和逆境所折服。专家同时指出,浙江精神中具有自强而不失温和的文化因子,造就了和衷共济、天人合一、人我共生的人生情怀和精神品质。

总体而言,浙江在历史上一直属于社会较为稳定的地区,人们性情较为温和,善于接纳外来族群,注重社会共同体的建设。无论是历代西湖的疏浚,还是各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反映出人们在建设社会共同体时的积极心态,政府和民间有着良好的互动。

何俊说,因地制宜是浙江人面对环境时的基本态度。历史上,长兴人就探索出建设实用小型堤坝的方法,既可以在洪水期间起到蓄洪作用,平时又可用于灌溉,村与村之间在水利设施的维护方面体现出良好的合作。这样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

尤为难得的是,浙江历史上就具有贫富间相互扶持的传统,仁爱、和谐的氛围十分浓郁。世称“陶朱公”、被尊奉为中华商主的范蠡,在19年经商中三次赚得千金财富,并将之“分散于贫交疏困弟”,实现了“人富而仁义附”的境界。他的善举,可谓是浙商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发端。

滕复将浦江郑义门视为浙江精神中“和谐因子”的典型凝结点。郑氏家族合居共炊长达15世,历宋、元、明三朝,长达330余年,以孝义持家,名冠天下,“江南第一家”的美名持续至今,仍然是浙江人主张“人我共生”的典例。

浙江精神中蕴涵的人与环境、人与人和谐共存的文化因子,映衬出浙江人美丽的人生情怀。当我们观赏河姆渡原始艺术中驯服的猪羊、敏捷的飞鸟、颗粒饱满的稻穗、光辉夺目的太阳等纹饰、雕刻时,不难感受到先人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情愫。白蛇传中人妖感人的爱情,梁祝故事里化蝶的美幻,无不是这种美好情愫的民间表达。这种情怀,也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因。

义与利双行

历史积淀启迪诚信浙江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文化因子,使得浙江素来具有重商的氛围。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通过发展商业来改善百姓的生活品质被浙江人看作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不拔之基。

东汉的《越绝书》记载,越王询问国策时,计然建议让多余的粮食流通起来,让商家得利,从而实现富民强兵,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农商并举”的思想萌芽。先秦这种“农末俱利”的观点,后来演变为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对于冲破儒家重农轻商的迂腐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俊告诉记者,虽然浙江的商业文化十分发达,但是浙江学者强调“义利双行”,浙江精神中“诚信”的文化因子向来就很丰富。

专家指出,永康、永嘉学派尚功利,崇事功,但并不是就功利论功利,就事功而言事功。他们所谓的“功”,既指治国安民的实际功效,又指与“立德、立言”并列的“立功”的人生价值旨归。高举“事功学说”的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提出“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均曾痛斥精于盘算、惟利是图的策士谋臣,强调其所追求的“利”,是“立国本”和“活民命”的利,他所企慕的事业,是合乎“天道人心”和“举而措之天下之民”的事业。

在“义利双行”的价值旨归中,历代浙江商人建立起了讲义守信的朴素诚信观。先秦的“陶朱公”范蠡就信奉“务完物,无息币”和“无敢居奇”、“正心求也”,也就是货物要保证质量,不囤积居奇,经商获利,要取之有道,取之有度。

至今仍是国药老字号的胡庆余堂,自建立起就奉行“戒欺”的经营理念和商业伦理,主张“采办务真”、“真不二欺”。其创办者胡雪岩奉行诚信经商的道德准则,认为“有诚信便能立世,无诚信则会失世”。

同样,曾创下50个“全国第一”的“宁波帮”企业家,产生过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工商巨子的湖州商人,之所以能取得骄人业绩,也是因为秉承了浙江精神中“诚信”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经过世代的历史积累,已经对现代诚信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回顾,是为了更深远地启迪未来。在探寻“浙江精神”的文化因子及其历史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浙江精神以她那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不断地处于丰富和发展之中。惟有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历史渊源的活力所在,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对浙江精神进行审视和充实,促使其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因为经济的强势,浙江这几年在全国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在此番局面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在给予支撑?浙江精神在当下又将遇到什么样的改变?我们如何引导?下面,我们撷取了诸多名家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梳理了“浙江精神”所蕴涵的实质,以见浙江精神之一斑。

庞学铨:“中庸、大气、开放、自强、务实”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西方哲学教授庞学铨把浙江精神概括为这几个词语。以前,关于浙江精神曾有过一个16个字的概括,不过,那更多的是以浙江经济为着眼点。在庞学铨看来,精神是文化范畴中更深层次的东西,应该放在比较长的时间纬度、比较宽的地域纬度和比较深的内容纬度来探讨。

中庸体现了和谐的力量;大气、开放是当代浙江拥有的气氛;自强是很多浙江人在艰苦情况下仍然奋斗不息的精神写照;务实则在不少大老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业之初,他们可以擦皮鞋、卖快餐,做许多人不屑于做的小事。

邱昱:“传承本土,反思传统”

浙江歌舞剧院著名歌唱家邱昱更多从展望的角度来看待浙江精神。“十多年前,我曾经唱过一首歌《为了浙江的明天》,但是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唱浙江的歌,跳浙江的舞?很多外来的东西在侵占我们的生活,以致于我们把自己的文化给丢失了。”另一个让邱昱比较郁闷的例子是她主演的音乐剧《蓝眼睛·黑眼睛》,这是一个关于浙江文化和外国文化融合的故事,然而,这样一出体现浙江文化的舞台剧在“七艺节”之后就被无情地束之高阁,让邱昱倍觉遗憾。“反映浙江文化的艺术作品太多了,作为浙江人应该有责任把它们传承下去,不能让外来文化全盘侵袭我们的领地。”

赵延年:“卧薪尝胆”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赵延年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回想起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赵延年依然对当年在苏州读小学时,老师讲过的“卧薪尝胆”故事记忆犹新,“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多年从事鲁迅像的创作,赵老提出鲁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江南少有的“硬气”、传统知识分子的精气神,也值得后代传承

潘鸿海:“开拓、创新、大气、和谐”

这是潘鸿海感觉中浙江精神的体现,最有说服力的两个例子是,中国的第一架发报机设在南浔;温州人为了表明不再制假的态度,曾在杭州武林广场当众焚毁假冒品。潘鸿海说,现在全国都在关注着浙江,“我们在北京开会,一提到浙江,人家眼睛都亮了,都觉得浙江有钱啊。”正因为如此,浙江人应该把如何出名人,出精品这个课题研究好。

身为画家,潘鸿海对浙江人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颇为自豪,“书画界的四大家——齐白石、吴昌硕、黄宾鸿、潘天寿,浙江占了三家。”

刘之冰:“务实”

演员刘之冰是黑龙江人,这次作为杭州女婿,和妻子茹萍一起来参加我们的座谈会。虽然是外地人,不过,刘之冰觉得自己受浙江影响颇深。“小时候,两本书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一本是《解放军文艺》,另一本就是浙江出的《富春江画报》;走上演艺道路时,最早辅导过我的也是两个浙江人——一个宁波的,一个金华的;我父母有很多浙江朋友,他们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受益最大的是学会了务实。”

毛丹:“公义,心怀天下”

在之前的采访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毛丹曾给浙江文化精神概括为这两句话:“兴业有道鼓民力,重财厚文争朝夕。”因为浙江人一直来比较善于利用自己的非政治中心地缘传统,目标偏好重财厚文,风格上又讲究兴业不倦,就像外省人通常觉得浙江人在时间的利用上无限压缩,空间的得取上又无限扩大,与管子的“倍道兼行”非常吻合。

不过,在强调好的一面后,毛丹觉得浙江精神中也有一些不太被现代价值观所认同的东西,比如做事常常显得小里小气,而杭州人白天打打牌,晚上心平气和地回家的习惯在毛丹看来,也显出其不求上进的一面。

李杭育:“因时而变,以人为本”

著名作家李杭育觉得,浙江人并不像大家以往感觉的那样总是很温吞,而是有爆发的一面,也会走极端。比如说,这100年来,浙江有两件事情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一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三千浙军收编沿途的五千游兵散勇,攻下了原本需要十几万人的军队才能攻克的南京城。另一件事就是现在的浙商,他们以一个群体的形象树立了浙江人在全国经济界的地位。李杭育说,这两件事因其集体性,能充分代表浙江的精神。

“浙江人的性格比较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说得不好听是见风使舵,说得好听是与时俱进。”李杭育说,浙江精神的实质应该是以人为本,如果说20年前,浙江人的首要任务是脱贫致富,要求尊重人的基本需求和欲望,那么现在富裕以后,正在构建的精神实质就将转向尊重人的理想。

刘永贤:“商业动力”

连卡佛杭州店总经理刘永贤来自香港。在杭州呆了一年半,让刘永贤印象最深刻的是杭州商业文化的繁荣与发达。短短几年时间,世界几大知名品牌纷纷落户杭州,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让刘永贤不禁感叹杭州的商业潜力之大。

王旭烽:“性格复杂”

“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是沉下心去写一部名垂青史的巨著,还是现实地帮助一个身边的人更有意义?”著名作家王旭烽以对自己思维性格矛盾的解剖开始进入话题。她觉得浙江人具有多重性格特征,“浙江人性格比较复杂,很难用某一句话来概括,常常在好几重因素之间游走。”

浙江人除了注重现实的一面,还有形而上的一面,而且浙江人还能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承认自己的缺陷,紧接着去建设自己。所以,王旭烽强调,不要因为某一个现象而对浙江人产生误解。

徐岱:“又柔又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岱则将浙江人文性格定义为“综合之美”。他觉得浙江人的性格中有虚有实、有阴有阳、有温柔有激烈,具有综合之美。浙江人没有东北人的忽悠,也不像广东人那样过于实际,一切都希望明码标价。而且正是这种边际不清的性格特征,让浙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体现一种多样的风格。

马云:“善于审视”

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的视野中,浙江网络业的发展有着多重性格。陈天桥、丁磊,这些网络业叱咤风云的浙江商人,他们表现出多样的浙江商业人文性格特征,就是浙江精神的最大体现。“浙江人的创新精神很强,非常善于对自己和周围进行审视,从而发现与众不同的商业空间。”马云通过阿里巴巴发现,浙江商人越来越懂得借用现代网络的商业生态。

不过,在马云的精神世界里,他突然发现应该用“倒立”的方式看世界。按照他的商业规划,每一个进入他旗下淘宝网的员工,必须“倒立”。他说,“倒立”的缘起是“非典”时期的企业应对策略,但就是这样一个危机应对方式,让他觉得,对于自己、别人和周围世界的一切,必须用“倒立”的方式来思考、处理。马云认为,“倒立”这样一个方式,不仅是对自己原有性格的逆向审视,同时也是展现自己更自信的一面。

陈忠远:“会做人和会赚钱”

青年学者、诗人兼文学家的陈忠远(即阿袁)认为,浙江是著名文化之省,同时也是著名的商业之省。浙江人会做生意,一个公认的看法就是温州人会做生意。而所谓温州人的会做生意也就是会赚钱,其实归根结蒂他们还是会做人。他们的知识层面应该说并不是很高,但之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的,就是特别“会做人”,也就是他们能够“抱团”,不排外,有福大家享。这样一来,许多老乡就会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场面搞大。而且,包括温州在内的温州人的敢于吃苦精神和敢于闯荡的精神,也是使得浙江人很能打开局面,做大市场,为自身和社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令人不由不刮目相看。而这些,毋庸置疑都是浙江精神在他们身上的有效体现和观照。

冯钢:“中庸、合和”

“每一种文化都可以理解成生存状态,它的最终和发展形成都是周围环境所决定的,但不能过分的依赖环境。”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提醒浙江人文性格优势应该不断地充实浙江精神。冯钢觉得“中庸”、“合和”的浙江人文性格可以对性格中的缺陷进行修正。“现在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强调经济为社会服务,而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为经济服务,不应该本末倒置。”

吴山明:“向上追求”

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山明从浙西人的民风中吸收着作画的元素。他感言,他的艺术样式形成至今,浙西人的淳朴、直爽、向上的性格特征帮助他坚守了艺术理想。更让他惊喜的是,在年轻一代的浙江画家中,虽然许多人都曾经在全国美展中获得过金奖,但一直保持着向上的追求。吴山明告诫说,浙江艺术界的新人要保持自己清醒的意识,坚持自己选择的方向不断追赶。

赞美一个村书记的句子有哪些?

  • 这是我们镇最优秀的村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村干部需要像他学习。

  • 感谢我们的村书记,没有他我们不可能改变如此美丽的家乡,不可能有如此的收入,生活也不会这样美好。

  • 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村书记,谢谢您对村子的付出!

  • 亲爱的村书记,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 村书记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 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村子的繁荣,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

  • 用行动播种,用道理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村书记崇高的劳动。

  •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敬爱的村书记!

  • 家家户户都受过您的关照,每片田野都有过您的汗水,感谢您,带领我们致富,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村书记。

有关沂蒙精神的故事,越多越好,说出名字,再把故事内容说下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谓沂蒙精神就是指上面的四条。   沂蒙精神展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和复原场景,再现沂蒙精神产生、发展、升华的历史进程,讴歌了沂蒙人民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展现了老区在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就成为沂蒙精神的内涵。[1]   多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不断开展弘扬和宣传沂蒙精神活动,特别是去年在北京举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轰动京城,感动中国。展览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各界群众的热情参与, 江泽民题词

  18万人次参观了展览,使沂蒙精神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认同,并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道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树起了一块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政治品牌。同时展览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大临沂、新临沂的形象,打造了一张临沂走向全国的城市名片。   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1995年沂蒙老区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开发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十年生聚,沂蒙精神再展魅力。2004年,临沂再一次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人均过万元,成为老区经济的强力领跑。目前,老区临沂解放思想春潮澎湃,干事创业气势豪迈,正在建设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生态城,一座“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新城正阔步走向走来。

  编辑本段爱党爱军

  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 毛泽东对沂题词

  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困难没有屈服,说实话,办实事,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

  编辑本段开拓奋进

  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新沂蒙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1996年,在全国重点扶持的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2003年GDP达到8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9.3亿元,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8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沂蒙精神的伟大胜利,是沂蒙精神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积累的好词好句

  1.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2、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3、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4、 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5、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6、 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何婷婷)

  7、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8、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要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9、 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10、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11、 忧郁的心情蒸发了。 12、褪色的记忆。 13、硝烟又在和平的家中燃烧。

  14、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被埋在心底,纯真年代如流水划过金色年代。

  15、我,要融化在粉红的桃花瓣里,拭去整日在你心头的牵挂。16、我完全读懂了父母的心。

  17、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张维维

  18、当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时,深秋飘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硕大的风衣将瘦骨嶙峋的父亲裹了进去,我心头一阵酸楚。

  19、人世间的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的心扉,就如妈妈的爱一样,永无止境。

  2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21、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

  2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23、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24、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是十四岁告诉我……

  25、月光清幽。淅沥的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密密地缝着游子的夹衣,忽然,一阵冷风挤进茅屋的窗隙,母亲似乎着凉,带着浓浓的倦意咳嗽了几声。我梦中惊醒,怔怔地看着灯下年迈的母亲……

  26、夜晚,春风柔和地吹着。我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的台阶上,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难忘的事。

  贯休 【上冯使君五首】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々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聂夷中 【杂曲歌辞·起夜半】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 【杂曲歌辞·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钱起 【梨花】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钱起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顾况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刘禹锡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元稹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张祜 【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聂夷中 【起夜来】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韩偓 【野钓】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徐铉 【题雷公井】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

  张元一 【咏静乐县主】 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

  李建勋 【句】 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见《南唐近事》)

  顾况 【句】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

  张元一 【又嘲】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王维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元稹 【樱桃花】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顾况 【杂曲歌辞·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

  刘禹锡 【杂曲歌辞·忆江南】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苏颋 【杂曲歌辞·桃花行】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张志和 【杂歌谣辞·渔父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刘宪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苏颋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常建 【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 【戏题湖上】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刘长卿 【时平后春日思归】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李白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张谓 【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岑参 【春兴戏题赠李侯】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贾至 【春思二首】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独孤及 【送别荆南张判官】 輶车骆马往从谁,梦浦兰台日更迟。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秦系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数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鸟岂知贫。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顾况 【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

  顾况 【崦里桃花】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顾况 【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戴叔伦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 【蕲州行营作】 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杨凭 【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王建 【两头纤纤】 两头纤纤青玉玦,半白半黑头上发。逼逼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结。

  王建 【宫词一百首】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刘商 【题黄陂夫人祠】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

  刘商 【题水洞二首】 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张志和 【渔父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信仰,是风筝的线,落叶的根,是精神的航灯,心灵的太阳花。因为信仰,心中才涌起追求理想的路途中永恒的生命潮汐。或许可以这么说,信仰就是生命,因为信仰,才使得生命焕发昂扬的活力.

  2.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独特的优秀.善于宽容别人的缺点,善于更多地欣赏别人出色之处,不仅体现为开阔的胸襟,还体现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而能够越早地发现自己最出色地地方,越能充分发挥自己地潜能,越能够拥抱成功。

  3.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地勇气,关键看你做了没有。只要肯从迈出第一步做起,并懂得一步一步往前走,成功便会向你招手!

  4.生命是生活地主体,是人生地载体。生命可以美丽,也可以丑陋;生活可以多彩,也可以无华;人生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但生命地美与丑,多彩和无华,伟大和平庸却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地勇气、力量、智慧和对苦难地承受力。把生命推向极致,尽力展现生命地辉煌吧!

  5.被他人相信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他人给你打的诚信分,是一种至高的荣誉。诚信让幸福无限蔓延.

  6.生命是一种奉献和付出,只有在不停的奉献和付出中,生命才能彰显它的使命和意义。快乐只能在奉献和付出中才能找到,在奉献和付出中,别人的笑脸才能花一样在你身边簇拥着绽放.快乐的真谛就在于奉献和付出。

  7.童稚的心灵就像一张无暇的白纸,阳光和风雨都可以轻易地影印在上面。如果我们洒给它七彩,它就会成为一座花园;如果我们洒给它尘土,它就可以变为荒漠。

  8.把诚实、爱等美德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吧,未来,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永恒的春天。

  9.勇敢还要敢做,一道举世无双的爱心围墙,之所以能建成,胆量是其基石。沿袭千百年的做法,不一定还要坚持千百年;统帅千百年的想法,不一定还能再统帅下去。大胆越位,放手去干,你也能筑起另一道“爱心围墙

我跪求一篇描写故宫的文章,很有文采,很有文化底蕴的那种

  从故宫吧找了几篇散文。

  触摸故宫的灵魂

  我在故宫寻找灵魂,寻找故宫的灵魂。

  夕阳西下,最后的一抹余辉斜射在故宫金色的琉璃瓦上,虽已黯淡,却丝毫掩饰不住从那里泛出的特有的王者气度。不时有几只乌鸦,悠然的从空中飞过,与身后那片被落日染红了的云霞一道,构成了故宫苍凉的华丽。此时的故宫,犹如湮没的辉煌。

  雪纷纷扬扬的下着,遮没了重重朱门,遮没了深深庭院,却从未遮没那些追求自由的灵魂。雪花纷飞,仿佛要为故宫拂去历史的尘埃;白雪皑皑,似乎在向人们演奏千古的华章。此时的故宫,宛若凝固的音乐。

  当所有的喧嚣渐渐远去,故宫终又恢复了寂静。夜色渐深,月光缓缓流入宫殿、楼阁还有庭院,歌舞升平仿佛就在昨夜,转眼,却已是人去楼空。惟有那些高墙深院,伴着如水的月光,兀自坚守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此时的故宫,却似历史的遗孤。

  寻寻觅觅,故宫的灵魂,你究竟在哪里?我穿过金水桥,迈入太和殿,空气里仿佛充满了一双双怅望苍天的眼睛,里面满是压抑已久喷薄欲出的幽怨和权利驱使下的野心,还有关于两个王朝江山社稷的荣辱得失。但他们都不是故宫的灵魂。我继续寻找着,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找到了,找到了那个在故宫蛰伏已久的灵魂——传统文化。

  漫步在故宫,近距离的参观那些巍峨的宫殿,我才愕然发现,原来传统文化已经渗透进了故宫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金水河上的五座金水桥,象征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德,而乾隆在斋宫的御笔“敬天”更是将“敬天畏人”的传统道德展露无余。传统文化,竟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故宫的空气里扩散开来,愈久弥香。

  2006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之际,“故宫”来到了上海,带来了故宫的宫廷珍宝,更带来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君子比德于玉”,玉,自古就是君子道德标准的象征,以玉载礼,寄玉器以人文精神。在这次的参展展品中,“秋山行旅图”玉山布局巧妙,层次有序,兼以人物、建筑为点缀,反映了自然之美的本质,特色鲜明,臻于化境,堪称清代玉雕艺术巅峰之作。那些玉器无不精致而灵动、温婉而含蓄。它们在岁月中积累,积累起一种文化精神的厚度;在静默中等待,等待在今人和后人的心灵深处,细细倾听他们无声的诉说。这些不正与君子谦恭有为、注重精神修养相吻合吗?

  玉器之外,钟表也是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装饰华贵、制作精美、功能复杂的英国钟表、瑞士钟表和中国广州制作的钟表均代表了当时钟表制造的最高水准。中西文化的交融充分表现了中国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展品得以集中体现。

  然而,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文化日益多元的二十一世纪,传统文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过度崇拜,对传统文化的置之不理、不屑一顾愈演愈烈。他们高喊着“与西方接轨”“现代化”,却忘了任何现代化都只能从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离经叛道、数典忘祖,失去归依。以“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固然有着其封闭性和狭隘性,然而审慎、冷静的态度,敢于扬弃的精神却也正是我们年轻一代所奇缺的。传统文化决非一潭死水,相反,它正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力量源泉。认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触摸故宫的灵魂,感受到的是深深的震撼,震撼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其日益流失忧心忡忡。然而我坚信,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民族精神葬送在自己手中。故宫,在见证了明清两代的盛衰荣辱之后,还必将见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故宫的神思

  是初遇时的惊艳,是失语了的慨叹!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故宫,也许再恰当不过了。

  我没有听过神思者的其他音乐,我想听到《故宫的回忆》已经足够了。很难想象出来,一个没有来过故宫的人会写出这么气势磅礴的乐曲,能如此的理解中华五千年的精华!

  闭上眼睛,侧耳聆听,仿佛已倘佯于故宫的雕廊画柱之间,看着夜色渐渐降临,一切景致都归于宁静之中,而音乐本身却已被忘却于脑海之外了。

  故宫的神思,也许这个名字更适合吧,仿佛她正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辉煌,自己的沧桑,自己曾经的荣耀,自己曾经的无奈!只是在诉说,聊到高兴时会兴高采烈,说到落寞时会低落,但并不会掉眼泪,仿佛在讲着别人的故事,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这也许就是大智慧所在吧,当一切归于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真正的做到了。

  今天,她依然微笑着看她的孩子们在她身旁欢笑着,奔跑着。只是微笑着,微笑着。

  很早就想写些关于你的东西,一直没敢写,因为您太沧桑,怕触犯了您;因为你太辉煌,怕我的拙劣的词语无法描写出;因为你已经知道了一切,一切的词汇在您的面前都是那么的无力;

  因为是您。。。

  那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他们心中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荡气回肠的音符,有如一次梦幻般的神奇旅行,又如一部大型的史诗电影,古老壮丽的风景翩翩掠过,浑厚文明的画卷—换化成音符来展现。

  那是你在诉说吗?在诉说着你的身世吗?是你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