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言佳句和格言警句有啥区别 可以归位一类看吗 就属于名人名言似的
中华名言警句—精选·铭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2. 名言 谚语 格言有什么区别
定义
格言: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精练,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话。如至理名言。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警句: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
相同点:四者都是有一定涵义的话,四者都是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可并相对固定下来的话。
不同点:四者不同点在于,各有表达上的侧重点和特点。 谚语主要强调它的出处来自民间,出自百姓之口,经过广泛流传而固定的语句 警句着重表达含义深刻生动,使人特别注意而告诫的句子,强调“警”就是使人特别注意
名言是着重从言论的知晓度来说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说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仅言论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这句著名的话是谁说的 格言是含有教育意义的话,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连起来合称“格言警句”。
一个具体问题 关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谚语”吗? 严格说来,这句是名言不是谚语,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先由三国时董迂所说(见《三国志魏志》)。 虽然这句话引用很广泛,但是非常奇怪,人们引用说明道理往往忽视了它的出处,所以许多人以为它来自民间,故许多人常在引用此语时灌之以“古语曰”、“有俗语曰”、“人们常说”之类的说法,连宋代大学者朱熹也没有提及此语之出处,只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子读书法》)看来,董迁之名不“著”,已经为后人所忘记,于是才把它当做了谚语。
参考资料:
3. 文学好句和文学格言一样么
好句和格言不一样 格言可以成为好句 但好句却不一定是格言
格言,
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
格言一般出自古代的书面文献,经引用后广泛流传,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而
好句
结构完整
语句通顺,说理明晰,适当用词的句子。
多用修饰词 修饰语 句式灵活紧凑 事例形象 通俗易懂
不知你要什么类型的好句呢 说详细点最好
写景的好句 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代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