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三、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3.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 孔子说的关于学习的名言1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5. 论语中所有有关学习的名言孔子论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修养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其他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过犹不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德不孤,必有邻。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仁则荣,不仁则辱。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