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2. 十五的月亮为谁圆歌词歌名: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演唱:萧雅、黄新德
填词:郁明昆
谱曲:时白林
歌词:
女:云淡风清月半圆
男:我送金妹把家还
女:双双来到望月桥畔
男:慈善寺里钟声传
女:朗朗的钟声入云端
刘海哥送我把家还
一人行路叹路长
刘海哥伴我回家嫌路短
男:抬头仰见天上月
低首俯视水中星
女:你可知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今夜的星星为谁明
男:月儿为你圆照你把家还
星星为你明照你把路行
女:只要是你我月下常相伴
赛过天上做神仙
合:但愿十五月儿圆
望月桥上再相见
扩展资料
《十五的月亮为谁圆》是由郁明昆填词,时白林谱曲的一首歌曲,收录于专辑《黄梅对唱》当中。
1、歌手信息
萧雅,1964年生,女,著名越剧尹派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演出了越剧《盘妻索妻》、《状元未了情》、《沉香扇》、《何文秀》、《巡按斩父》等。
黄新德,男,汉族,1947年8月出生,安徽省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黄老屋人。中专文化,民盟成员。出演了《天仙配》、《夫妻观灯》、《柯老二入党》、《潘张玉良》等。
2、歌曲简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3. 诗词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五的月亮和蔼中透着慈祥十五的月亮是白发苍苍的亲娘十五的月亮悲伤中透着凄凉十五的月亮是辗转反侧的愁肠十五是思念的种月亮是化不开的浓十五是缠绵的歌月亮是解不散的砼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何娘亲您不把孩儿的小手牵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何娘亲您不等孩儿的忠孝全又是一年十五夜中秋月满梦难圆举杯默默邀风饮握腕咨嗟合管弦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一个天文现象。
原因是,农历的标准是朔一定要落在初一。正常来说,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么望应该在十五的晚上。
因此当朔在初一出现比较晚时,望就出现在了十六。甚至有时能到十七。
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什么是"望"?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