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哀公问孔子说:“夫子的衣服,是儒服吗?”孔子回答说:“我年少时在鲁国居住,因此习惯穿这种‘逢掖’之衣,成年以后,曾经在我祖先的国家——宋国居住,按照传统,成年人要戴这种‘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广博、穿戴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2哀公说:“我冒昧地问一下儒者的行为规范?”孔子回答说:“如果仓促地加以概括,则无法全面描述,如果逐条讲述,则需要很长时间.”3哀公宴请孔子,孔子陪坐.孔子说:“儒者确实有些珍馐美味等待他人来享用,但儒者有自己的原则:不通过日以继夜的学习和思考,就不敢回答他人的询问;没有做到忠诚和信实,就不会接受他人的举荐;没有努力践行过自己的原则,就不敢接受聘任.这就是儒者获取社会地位的原则.”4“儒者衣冠适中,动作谨慎.推辞重大的利益,如同傲慢一样,仪态威严;推辞小利,则举止夸张,如同内心有愧.招徕他很难,但让他离去很容易.他举止谦卑,不张扬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儒者的容貌.”。
2. 《礼记·儒行篇》其中句子的意思1
鲁哀公问孔子说:“夫子的衣服,是儒服吗?”
孔子回答说:“我年少时在鲁国居住,因此习惯穿这种‘逢掖’之衣,成年以后,曾经在我祖先的国家——宋国居住,按照传统,成年人要戴这种‘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广博、穿戴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2
哀公说:“我冒昧地问一下儒者的行为规范?”
孔子回答说:“如果仓促地加以概括,则无法全面描述,如果逐条讲述,则需要很长时间。”
3
哀公宴请孔子,孔子陪坐。孔子说:“儒者确实有些珍馐美味等待他人来享用,但儒者有自己的原则:不通过日以继夜的学习和思考,就不敢回答他人的询问;没有做到忠诚和信实,就不会接受他人的举荐;没有努力践行过自己的原则,就不敢接受聘任。这就是儒者获取社会地位的原则。”
4
“儒者衣冠适中,动作谨慎。推辞重大的利益,如同傲慢一样,仪态威严;推辞小利,则举止夸张,如同内心有愧。招徕他很难,但让他离去很容易。他举止谦卑,不张扬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儒者的容貌。”
3. 不求富贵,,,上一句是什么啊《礼记·儒行》上一句是苟利国家。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儒行》,选段原文如下: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白话文释义:有一种儒者,他在向朝廷推举贤能时,只考虑被推举者有无真才实学,而不管他是否是自己的亲属,还是自己的仇人。在充分考虑到被推举者的业绩和才能以后,才向朝廷举荐并使之得到任用,但这并不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回报。只要国君能因此而得遂其志,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儒者的推举贤能有如此者。
扩展资料
《儒行》原是孔子周游列国,从卫返鲁之时所作,收录在《小戴礼记》的第四十一篇,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方面描述一个真正的儒者应该是什么样子,对后世儒家的立身修行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而孔子之所以要对“儒行”予以阐述,正是针对当时很多人对其“道术之儒”(君子儒)与“方术之儒”(小人儒)混淆不清的状况而发。
本篇所论的思想,对儒者的德行的“刻画”,与《论语》所见孔子思想是相合的,而非冲突、矛盾的。儒家注重学习,尊重传统,重视教育。学以致用,积极入世,对家国社会有关怀。强调修养德行,超越人生极限,成就完美人格。
鲁哀公评价儒者只从服饰来谈,孔子也无意反唇相讥,于是便从十五个方面直接讲述儒行,它们是: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自立、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儒行》所说十五儒,大抵坚苦卓绝,奋厉慷慨。对于理解原始儒学,是最为系统而完整的论述。
4. 礼记儒行——全文带翻译《礼记儒行第四十一》原文及译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是儒者的服装吧?”孔子对答说:“丘小时候居住在鲁国,穿着大袖子的衣服,长大以后居住在宋国,戴着章甫冠。
丘听说,君子的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丘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 哀公问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 可终也。”
(鲁哀公说:“请问儒者的品行。”孔子对答说:“仓促匆忙地数说不能讲尽这方面的事情,如果全部详细数说就要久留,以致仆人疲倦需要换班侍候,那也讲述不完。”
)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鲁哀公命人铺设席位,孔子陪侍,说:“儒者有如席上的宝玉,来等待诸侯行聘礼时采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心怀忠信,来等待举荐;尽力而行,来等待录取。儒者的自立精神就是这样的。)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
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者的衣冠适中,动作谨慎,临大利而辞让有如傲慢,临小利而谦让有如虚伪;做大事审慎,如同有所畏惧,做小事恭谨如同心怀惭愧;他们难于躁进而易于谦退。
柔弱谦卑的样子,好像是无能。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儒者日常起居庄重小心,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必以信用为先,行为必定中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与人争难走易走的便宜,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爱惜生命为了有所等待,保养身体为了有所作为。
儒者从政前修养方面的准备就是这样的。)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 以为富。
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儒者不把金玉当作宝贝,而把忠信当作宝贝;不祈望土地,而把建立道义当作土地;不祈望多积财富,而把多学得文化知识作为财富;儒者为人公直,难于得到,得到了,因儒者不争物质待遇,所以容易授予俸禄,虽然容易授他俸禄,但儒者坚持原则,所以难于畜养。
不到适当的时候儒者不出现,岂不是很难得到吗?儒者的待人接物就是这样的。)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 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
其特立有如此者。(“对儒者,把钱财货物付与他,用玩乐嗜好沉溺他,儒者不会见利而害义;利用众人来胁迫他,使用兵器来恐吓他,儒者不会面对死亡而改变操守;遭到鸷鸟猛兽攻击,挺身与之搏斗,不度量自己的武勇成不成;牵引重鼎,尽力而为,不度量个人的体力够不够;过去的机遇不追悔,到来的机遇不欢欣;说错的话不再说,听到流言,不屑于刨根问底;不断地保持自己的威重,不研习什么全权术谋略。
儒者立身独特就是这样的。)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劫持,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强迫,可以杀掉而不可以侮辱;他们的居处不奢淫,他们的饮食不丰厚,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的辨析而不可以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者用忠信作为盔甲,用礼仪作为盾牌,头戴着仁而行动,怀抱着义而居处,即使国有暴政,也不变更自己所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儒者有一亩地的宅院,住着周围一丈见方的房间,竹子编的院门,又在院墙上挖出其形如圭的小旁门,用蓬草编的房户,用破瓮为边框做的圆窗,全家共有一件完整的外衣,谁出门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粮食;君上答应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不敢产生疑虑,君上不答应自己的建议,就不敢谄媚求进。
儒者的做官入仕清廉奉公的精神就是这样的。)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其忧思有如此者。(“儒者与今人一起居住,而与古人的意趣相合;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碰巧没遇到盛世,上边没人援引,下边没人推荐,进谗言献谄媚的人又有结党而要危害他的;身体是可以危害的而志向是不可以剥夺的;即使危及他的起居,最终他还要伸展自己的志向,仍将念念不忘老百。
5. 关于爱国的名言 要有出自地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6. <<礼记.儒行>>的原文及翻译【原文】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侮辱也。其居处不淫②,共饮食不溽(3)。其过关可微辨(4),而不可数也(5)。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①水节选自《德行》。②淫:奢侈放纵。 (3)溽(rù):味道浓厚。(4)微辨;委婉地批批评。(5)面数:当面指责。
【译文】
“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饮食不丰美。对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批评,却不可当面指责。他们的刚毅就是如此。”
【读解】
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这种刚毅,很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燕赵之士,慷慨悲歌,豪气冲天,侠义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浩然长叹。是的,人不仅要活个面子,也要活口气,活个气节。然而。大多数营营苟苟的众生不知气节为何物,只会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宁可象狗一样地活着,哪怕是只赖皮狗,也绝不会为了节义而付出,而献身。
儒者的刚毅是浸透在骨子里的,外表却很柔和,如棉里裹针这就更加让人敬畏三分。
7. 600字《礼记.儒行》读后感怎么写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又,《礼记》又称《礼经》,为儒家"五经"之一(诗经\尚书即书经\礼经\易经即周易\春秋).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
二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
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王制》、《曲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五为《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梁氏的归类划分,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