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凤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洞风光无限。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万余亩,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珍奇动、植物品种100多种,到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奇梁洞被誉为华夏第二奇洞,集幽、奇、秀、峻的特点于12公里长的洞中,奇诡莫测,引人入胜。风光旖旎的屯粮山风景区,山形千姿百态,流瀑万丈垂纱。风景名胜装点凤凰奇幻无穷的大地,给凤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凰山城依偎着沱江,群山环抱,关隘雄奇。这里的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峰岭相摩、河溪萦回,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可谓天人合一。
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还有原始戏剧活化石傩堂戏、地方风味十足的阳戏、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
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 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2. 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问是哪俩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说过,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就是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
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的闽赣边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客家文化和革命旧址是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1994年该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首府”之称。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有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唐代大历古城墙、双阴塔古井和汀州府文庙。
长汀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辛耕别墅毛主席旧居等。 长汀还保存了不少宋明时期的客家民居,它继承了中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几十户人家居住,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长汀的山水风光也不能错过,当地秀丽的山川与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相映成趣,卧龙山、拜相山、官坊溶洞以及朝斗岩,都是不可不看的风景。
3. 关于郭耕讲座的作文洪湖湿地行郭耕2008年5月下旬,我曾应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邀请,赴江城做“生态文明”演讲,讲课之后与自然之友武汉小组会员会面,负责人徐大鹏谈到湿地保护,徐老师建议我将生态文明讲座中的湿地文化内容拓展,形成一个专题讲座,他负责与湖北WWF、与长江流域的湿地保护区联系,我们共同开展一个湿地文化与环境教育的系列巡讲项目。
2008年7月初,这个名为“湿地先锋”的项目便神速地启动了。我按照徐老师的安排,踏上北京至汉口的夜行列车,7月6日到达武汉,当天上午,便在华中里小学做了湿地文化的首讲。
给孩子讲湿地文化,而且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能行吗?我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把拍手歌、独角剧,还有诸多如骆宾王的鹅等古典儿歌展示给孩子,与孩子们一唱一和地互动,首站告捷。选择在这个学校进行湿地演讲还有一层特殊含义,就是这里有一所全国唯一的小学湿地教育馆。
一个小女孩——湿地馆的副馆长亲自给我讲解,我告诉她,我跟她一样,也是副馆长。下午,我和徐老师乘坐武汉至洪湖的长途大巴,傍晚抵达中国名城洪湖。
“洪湖水啊,浪呀吗浪打浪……”,这是我们这一两代人几乎都会哼唱的歌,因此,洪湖便成为我期盼已久的地方。今天,终于成行,下了长途车,徐老师特意安排住在一个距长江比较近的宾馆,以便随时欣赏江景。
我们登上大堤,烟波浩淼的长江尽收眼底,沿江堤而行,除了几艘停泊的大船,江上几乎看不到“孤帆远影”的行船,“洪湖港”大楼和驳船也改做了餐饮之所。陆运的发达,使这个昔日繁华的码头日趋落寞。
没走多远,就来到一个进深极其开阔的叫荷花广场的地方,正为其叫荷花广场却不见荷花、名不副实而疑惑时,霍然看见广场边缘的长廊:荷诗长廊。近前观赏,马上被目不暇接、铺天盖地的古人写莲荷的诗文所吸引,这里收集、整理的关于莲荷的诗文数以千计,布满了四座长廊,琳琅满目,引经据典,堪称世界之最。
我以为,这个广场应该唤做“荷花文化广场”。此行我的讲座乃是湿地文化,我们麋鹿苑又在建造湿地长廊,所以我极其欣赏这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荷诗长廊,甚至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到洪湖不应是来讲座,分明是来取经的。
这也是我近年赴各地讲座的感受,走到哪,学到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洪湖教育局通知我们,因安排有误取消了在此地的讲座任务,干脆,我就轻轻松松地在洪湖参观学习吧。
洪湖因湖得名,到洪湖就是为了进洪湖、看洪湖,在洪湖湿地保护局晏局长的安排和陪同下,第二天一早,我们从洪湖与长江接壤的新堤码头乘上一艘90马力的小快艇,风驰电掣地驶进了洪湖的大湖区。一路上劈波斩浪,掀起道道白浪,把捕鱼作业的小渔船和搭载游客的小游艇甩在身后,甚至把水花溅到了游人的身上,正在我为我们的超速而充满歉意时,湿地局的温科长解释,我们的巡逻艇必须具备高速行驶的能力,否则就无法追赶并制止水上的非法作业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艇穿过莲荷相夹的水道,须臾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湖区,湖水清澈见底,鸥鹭翻飞翔集,正当我为洪湖的生态和谐而赞叹,为洪湖的浩荡恢弘而惊讶时,晏局长坦言:几年前的洪湖可不是这样,围网遍及湖区,进湖如入迷宫,肆意的开发利用,过度污染,竭泽而渔,使洪湖的自然资源濒于枯竭,危机四伏,令人痛心疾首,湖北省委省政府在采纳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等的呼吁意见后,大力整改,终于还洪湖以本来面貌。
这才能有今天我们见到的洪湖美景以及得以享用的湿地美食——莲、藕、鱼、虾。路易艾黎与洪湖郭耕走访洪湖城,我意外地见到了一座古朴的木制二层小楼:路易艾黎的故居。
几年前我在新西兰考察时,于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博物馆,了解过一些关于路易艾黎的事迹,前年,我还曾到北京的培黎学校——路易艾黎先生一生支持的项目(最初建于甘肃山丹),做绿色奥运演讲。遗憾的是连续两次到访位于江边的路易艾黎故居都吃了闭门羹,还是徐老师老谋深算,建议去洪湖图书馆,因为那个图书馆又名路易艾黎图书馆。
三层楼的洪湖图书馆,一层和二层都被挪做他用,第三层虽然发挥着图书馆的功能,只有三位女士在空空荡荡的图书馆职守,没见一名读者。她们称馆长出差了,无法提供有关路易艾黎的资料,正当我们为远道来访却可能一无所得而遗憾时,其中的一位叫何力红的女士毅然提出愿帮我们联系博物馆,她拨了几个电话后,终于找到管理故居的人,于是,何女士热情地带我们来到故居,此时,故居的木门大开,两个女士已经等候在这里,我们终于得以进入,实现了造访旧居之愿。
新西兰人路易艾黎(1897,12,2—1987,12,27)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27年,他来到中国上海,从此居留中国。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一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宣传、介绍中国。
出版、翻译大量中国的诗歌,撰写了大批的介绍中国的书籍,可谓著作等身,达66部之多。为中新友谊做出卓越贡献。
出人意料的是,路易艾黎竟然跟洪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早在1932年就曾沿长江逆流而上到洪湖救灾,为洪湖的苏区军民送来大量粮食、布匹和药材,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