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确实需要《繁花》

热门影视2024-01-09 07:14:30橙橘网

国产剧,确实需要《繁花》


谈起《繁花》,王家卫导演说它“表面是饮食男女,里面是山河岁月,时代变迁”,如果说,小说写的是“四个男人,两个时代,众多繁花”,那么,剧版《繁花》则在删掉小毛和沪生两个原著角色后,调动时空和视听的笔法,重写了阿宝和玲子、汪小姐、李李、爷叔及众人的故事, 繁花似锦的人情世态、“现代都市生活的夹层与褶皱”,随剧情的展开一一浮现。

很多剧迷发现,王家卫用他的方式激活了“一部上海市民的心灵史”和90年代上海的芸芸众生相。小说和剧的默契,是以“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的闲情逸致看“万花如海”,当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远去,这座城的历史、文化与性格,在市井小民的人生命运中,如“乱花迷眼,水银泻地”。

自开播以来,剧集的热度居高不下: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一度冲破29000,豆瓣开分8.1,央视八套首播10分钟收视率破2,峰值收视率2.6……观众的讨论,包括但不限于《繁花》的喜剧效果、对海派文化的塑造,它作为腾讯视频出品的严肃文学改编剧的成功,以及对古装偶像剧、职场剧、悬疑剧等形成的类型补充,从不同的侧面,刷新了电视剧给人的刻板印象。

进一步说,在这个时候和观众见面的《繁花》,呈现了方言、电影式的拍摄手法和内在价值的表达,可以为一部剧带来的创新和可能性。至少从已经播出的内容看,《繁花》在行业内是无法被替代的。

01 细节

虽然导演说《繁花》“只是一家之言”,但《繁花》在行业内的价值之一,是对写实细节的使用和呈现。这个“细节”,不是国产剧用到某一特殊物件时的那种敝帚自珍、把握不好火候,而是以非常自然熨帖的方式,构成了一份完整的年代物品索引。

和以往构成“全球化时代的怀旧与物恋”的王家卫电影相比,剧版《繁花》明显的不同,就是密集的台词和流畅的叙事节奏。当然,在影像语言上,弹幕依然津津乐道于华丽的影调、抽帧慢镜头、黑底白字的竖体字幕和前静后动的人物动作,但在角色的对白中,恋物的心理时常不着痕迹地一闪而过,诸如“那天我抽了一根非常贵的香烟”“一客排骨年糕吃了五年”“穿西装要人穿衣,不让衣穿人”……


《繁花》角色“阿宝”

王家卫的惯用表达,一样物件,就是一种心情的记号、一段关系的信物。阿宝和汪小姐通过邮票认识,和玲子以泡饭做搭档,和李李因鲇鱼携手。在雨后的黄河路,阿宝、李李二人“你来我往棋逢对手”,风度翩翩令人侧目,如《花样年华》那段著名的镜头,优雅的情调为风生水起的“资本市场”平添一股怀旧的氛围。

不止是黄河路,进贤路、菜市场、黑夜白天的街巷,都是《繁花》塑造环境的典型道具。还有门、窗等遮挡物——第八集后半,阿宝、汪小姐在外贸公司茶水间,分别隔着玻璃窗探头互望的镜头,瞬间让人领略和欣赏到来自纯真年代的炽热感动。


用细节触碰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动

和人物、剧情相比,它们或许很难被注意到,却是烘托氛围、传达心境的出色笔触。第十二集中间,那只被频繁特写的百事可乐汽水瓶,不仅见证了汪小姐“吃醋”宝总和李李的落寞心事,也经由小卖部店主景秀之口,道出整个黄河路的风月人情,“你不打开它不响的”。

充满上海味道的海派物什,细腻铺排精致的质地,一如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写到的:“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所谓“细节的写实”,《繁花》遥承这种文学精神,在故事的角落与细微处,体现“细节比情节更重要,用细节推动故事”,由故事繁衍出市民传统中的世俗、琐碎与恒常。


物件表达出更具体的世俗

稍微扩充一点,《繁花》的配乐,贴合故事进展角色内心,也令人印象深刻: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Beyond的《光辉岁月》、王菲的《执迷不悔》、张学友的《偷心》……80年代末、90年代的流行歌曲你方唱罢我登场,或点染阿宝与众人的梦想、范总与湖西针织厂的时来运转,或抒发剧中人对未来的守望,或婉转旁白失意者的离愁别绪。在故事之外,这条声道唱尽了对那个时代的缅怀。

无论是穿西装的艺术、集邮的门道,还是美食、年代感十足的音乐等,《繁花》以物的细节链接具体的时刻和浪漫的年代,在“写实的细节”和“浪漫的传奇”之间,这些碎碎念念的文字、物件的堆砌,就构成了时代。没有人能不在其中沉浮,如导演所说,“是什么让阿宝成为宝总,一夜之间成为时代弄潮儿”,《繁花》剧集的解读,值得观摩。通过影像,上海成为让人流连的“物恋对象”,一个迷人的视域内,“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

02 时间

在拍摄手法上,《繁花》的创新和特别之处,则是对时间的特别刻画。通常,作为“视听、时间、空间”这四种画面艺术的元素之一,“时间”服从于讲故事和剪辑就好,但《繁花》不是。

小说里,阿宝因为蓓蒂这个小小姑娘而形单影只,有人说,“上海是王家卫对《花样年华》的回忆,或者说,上海就是王家卫的蓓蒂”。时间,是王家卫情有独钟的创作母题。

《一代宗师》执着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花样年华》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中,述说苏丽珍与周慕云之间爱情的“扮演”和“缺席”;《重庆森林》里,让何志武不舍的过期凤梨罐头,实则是爱情的隐喻;而《阿飞正传》里,从始至终,旭仔都难以摆脱“漂泊的情愫”。


文艺作品,总是反映人生的母题

而在剧版《繁花》,时间连同《花样年华》的暧昧缱绻,一同退到了火热年代和纷繁光影的后景,它化身为“上海节奏”或“深圳速度”,旁观人物命运、众生起伏。1978-1987年、1984年11月-1988年、1992年底往后,三条时间线娴熟地交织,穿插交代出阿宝与爷叔的渊源,市场经济在上海、深圳的落地起飞,阿宝和汪小姐、玲子、雪芝等人的情感纠葛。

《繁花》里的时间,首先讲述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态度。剧情正式开始前,在“宝总”之路上进阶的阿宝,自明“这一切不是梦,是醒不过来的现实”;正式开始之后,时间跳转到1987年,想跟爷叔学生意的阿宝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时间决定一切”;再到三羊一炮打响成为上海名牌、销售额突破1000万,宝总对电视台记者亢奋道“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从对时间略有犹疑,到“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只有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阿宝成为宝总,能走多远?

其次,《繁花》丰富的时间形式,提示着我们,历史、记忆和感情的时间效果可以多么具有戏剧性。阿宝看《论持久战》的画面、他和汪小姐的“革命友情”、沪联张总口中的“三羊的同志”,特别是阿宝和雪芝的“十年之约”,共同构成了《繁花》近20年的时间谱系。细想起来,剧中的空间地域和时段,都是王家卫此前没有拍过的,不乏新鲜感的视角,加上时间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见过初恋的阿宝,前后判若两人。


令人着迷的故事,充满着时间的纵深感

在时间的“面子”之下,人的内部也会发生难以察觉的变化,用导演的话说,“我很想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即《繁花》的“里子”。剧版没有完全还原小说原著,但做了不少“补白”,主要内容之一,其实是一出“上海-香港双城记”。不管是一座城,还是上海人的奋斗史,《繁花》好像都离不开香港的“见证”。

至真园开业,有港星温兆伦助阵;至真园遇到危机,是香港的厨师团队赶来救场;1987年,见到初恋的阿宝,心有不甘地直言“我是看你已经变成香港人了”;再到宝总因为汪小姐被举报下放,转战南京路,也是要“帮服饰公司打造香港名品城”。这些既是在经济起飞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对香港的时间追赶,同时,它也代表一种发展的逻辑,驱动着那个年代的人们,往外走、向前看。

除此之外,“商战”和其背后的人情世故,也是《繁花》填补的板块。而且黄河路保卫战、宝总与深圳帮的恩怨,不是家长里短式的勾心斗角,其中有做人、做生意的情义和原则,“老法师”爷叔说了,“凡事,总要留一手”“所谓出人头地,就是被人教训的过程”。“里子”的核心,和《一代宗师》的“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其实一脉相承。

03 “不响”

如果要问是什么支撑着《繁花》内在的价值表达,答案应是“不响”。

一位文学研究者曾说,“不响”是《繁花》的主旋律,它表示“倾听、不赞同、怀疑”。放置到语言和文化的情境,“不响”不仅是上海方言的特有词汇,也可被视为小说和剧的共同“题眼”。《繁花》讲的,是阿宝个人的故事,整个黄河路的故事,也是当时社会的故事。每个人的“不响”,拼合起来,就是时代的一阕留白。


从剧中人物看见时代中的自己

第五集,阿宝对“不响”的含义解释道:“做生意先要学会两个字,不响,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为难自己、为难别人的,都不响。”做人也是一个道理,就像玲子因为耳环事件对阿宝失望而出走,她的“不响”,是修炼好了“没什么东西是舍不得的”。

李李自认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是闯荡黄河路的“冒险家”,但有分寸、聪明守时,她的“不响”,是“该记住的我都会记住,以我的方式”。从外滩27号,到下放工厂,汪小姐虽然聒噪单纯,但讲信用、知错能改,她的“不响”,是“我才不是碰哭精”。三位女性,玲子传统,李李独立,汪小姐富有活力,背后是对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天然接近,更是不同时代潮流对女性个体的塑造。

至于阿宝,“我的一颗红心,早就交给这个火红的市场了”,“不响”对他来说,意味着“吸取教训的只有我自己”,意味着处世的余地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难逃之劫”。因为时代尽管向上,但也不可预测。

王家卫导演在《从繁花到繁花不响篇特辑》中介绍,“不响”是“只讲我能讲的、我想讲的,我讲得好的”。尽管评价不一、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把拍电影的手法用到电视剧,起码在国产剧行业里,这是少有的诚意和用心。


用心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的戏是从人物出发的,容许很多possibilities出现。”与他的电影略有不同,《繁花》在“从人物出发”的基础上,融入了“从故事出发”的叙事逻辑,也因此,一开始的两集或许稍显“太响”,但和“千头万绪”的整体故事结构不无关系。简而言之,《繁花》向上有艺术,向深有时代、有命运,向下有故事,就像导演在《王家卫访谈录》中谈到的,“只要电影拍出来,观众感到好看,那就可以了”,《繁花》应该也是这样。

而当我们把目光进一步放到剧集之外,剧里“不响”,但在剧外,《繁花》对许多相关行业都产生了冲击,掀起了一股以9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繁花”热。有网友戏称,“繁花的播出,可能会改变A股的每个股民”,而它带来的这股文化热,也是实实在在的。

这也表明,《繁花》不止是一个娱乐文化的消费品,在剧集内外与观众之间,它构建起了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旅拍等多条互动脉络。对国产剧来说,这如果不是启示,也堪称一个范本,即故事讲好了,打动了观众,就比较容易有精彩的事发生。


好的故事,是文艺作品通向现实生活的钥匙

例如,剧中的BGM,强势带动《偷心》《执迷不悔》《东京爱情故事》等歌曲,在音乐平台收听数据的直线上升;黄河路、牯岭路、至真园原型苔圣园饭店等上海地标建筑,打卡人群纷至沓来;沪语配音版,在线发散“吴侬软语”的魅力,带动了一波上海话“文艺复兴”;影像板块的博主,则纷纷解析起剧中的色调美学,教你用王家卫的方式打开构图;还有对泡饭、干炒牛河等美食,以及角色妆造、发型等90年代服饰文化的科普热……《繁花》的声量,正在持续唱响。

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走出去,到时代变革的风口发源地游学,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企业家、企业高管和创业者最喜爱的学习模式。因此,我们特别开办了走进腾讯、阿里、华为、西门子等名企游学项目:

观大势 :深刻理解未来商业大趋势,开拓管理者的眼界、胸怀和心力;

寻根源 :深入标杆内部,感受优秀企业的基因和文化;

学管理 :借鉴标杆管理体系和实践经验;

学创新 :探索行业最前沿的创新模式;

找方法 :探究自身企业转型变革的必经之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