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尼·雷恩的《末代皇帝》片场日记

热门影视2024-01-13 07:14:03橙橘网

汤尼·雷恩的《末代皇帝》片场日记

作者:汤尼·雷恩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and Sound

(1987年1月刊)

「我的上一部电影关乎于意大利的当下 ——主要是 意大利当下的 苦闷 。 所以现在 我 有一种 想要尽可能 地 远离这一切 的冲动 。 」 贝尔纳多 · 贝托鲁奇并非在开玩笑。

我们现在位于 北京电影制片厂 由费迪南多 ·斯卡尔菲奥蒂 精心制作的布景的一个阴暗角落里,当维托里奥 · 斯托拉罗和他的摄制组 开机 拍摄当天的第一个镜头时,罗马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似乎 确实非常遥远。

贝托鲁奇曾计划改编达希尔 · 哈米特的《 血 色收获》和阿尔贝托 · 莫拉维亚的《 1934 》,但这两个项目都一直停留在构思阶段,于是贝托鲁奇来到中国,拍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


《末代皇帝》

溥仪的一生跨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他生长在紫禁城,直到1924年被军阀冯玉祥赶出皇城;之后,他(带着两个妻子和一大群随从)秘密躲入天津日租界,成为一个生活西化的花花公子。

1931年,日本人将他扶植为新占领的满洲地区的傀儡皇帝,并将满洲地区改名为「满洲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被俄国人拘禁,1949年被移交给中国新政府。经过十年的监禁和「改造教育」,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从事体力劳动,并与一名护士结婚。

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实际上是由李文达和一群党内人士执笔的)于1964年出版。1967年10月,即十年动乱开始约20个月后,他因癌症去世。、


这部影片明显具有另一部《一九零零》的气质——贵族的颓废与半个世纪以来工人阶级的崛起,但贝托鲁奇认为这部影片的重点相对集中。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改变。一个人能改变吗?溥仪的故事是一则变形记。从皇帝到百姓……从毛毛虫到蝴蝶。不同寻常的是,影片的故事与当今中国非常吻合。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一场大变革正在进行。就连中国电影也在发生变化。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与此同步。」

贝托鲁奇和他的合作编剧马克·派普罗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将溥仪的一生娓娓道来。作为改造过程的一部分,溥仪在狱中被要求将个人记忆写下来。

以监狱场景为框架,贝托鲁奇有选择性地深入到溥仪的童年,用几位儿童演员来扮演3岁、10岁和15岁的溥仪。尊龙则扮演从18岁到61岁的溥仪,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演员阵容中华裔人数众多,其中以尊龙为首;2300万美元的预算要求使用英语对白,而加州是能用英语表演的华裔演员的主要来源地。因此,两名台词指导随时在旁纠正美国口音。

不过,也有三位中国人值得一提:老戏骨李纬在片中饰演溥仪乳母的父亲,没有台词;著名舞台剧演员英若诚(阿瑟·米勒远赴北京执导的《推销员之死》的男主演)在片中饰演监狱长,他是一位理想主义的第一代党员;《黄土地》的导演陈凯歌生平第一次出镜,在片中扮演皇家禁卫队队长。

片中少数非华裔演员的代表是彼得·奥图尔,他的表演游刃有余,饰演指导溥仪度过青少年时期的英国教师庄士敦。


《推销员之死》

观察贝托鲁奇在片场的工作,以及他几天后在紫禁城与数百名临时演员的外景拍摄,可以看出他并没有一味地忠实于剧本。

尊龙饰演的18岁溥仪的出场围绕着皇权展开:他指责宫女太监偷窃皇宫的东西,并推翻传统,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贝托鲁奇一时冲动,决定将这场戏一分为二,在前半部分中,溥仪一边练习武功,一边用匕首威胁三个太监,并训斥他们。这一改动使尊龙的出场更加威风,同时也合理地利用了这名演员在舞蹈和京剧表演方面的经验。

贝托鲁奇解释说,他总是想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剧本注入更多的活力,斯托拉罗也证实,临场发挥在他们合作的所有影片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布景和运镜也是贝托鲁奇工作的一部分,就像光线和色彩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一样。无论他的剧本是好是坏,他都会根据自己当时的感觉进行修改。否则,他就只是在重复剧本。对他来说,一个场景的编排和拍摄总有一种正确的方式,而他只有到了开机那一刻才知道那是什么。我们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影片的创作基础,因此更改从来不是问题。只要基础牢固,你就可以改变任何东西,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不过,《末代皇帝》的「创作基础」相当复杂。斯托拉罗为打光制定了一个微妙的方案,从宫廷的半明半暗到极度明暗对比,再到明暗之间的和谐平衡;他还为溥仪的每个人生阶段采用了不同的色偏差,旨在强调溥仪对自身经历的看法日趋成熟。

费迪南多·斯卡尔菲奥蒂则是这个项目的后来者,他给自己上了一堂中国建筑和设计的速成课,这样他就可以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我们的想法是,布景中的每个元素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应该完全遵照现实。」这种做法的潜在目标是,影片应该巧妙地介于历史重现和具有想象力的诠释之间,而我在参观制作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贝托鲁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兴趣将在「诠释」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必须了解现实的一切,」贝托鲁奇说,「只有这样,每次我们不忠于现实时,就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出于主动选择。」

本片的幕后功臣是即将退休的英国独立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他以前从未参与制作过如此规模的项目。

他和贝托鲁奇早就想合作了;1984年初,贝托鲁奇给了他一本溥仪的自传,问他是否想「冒险」。托马斯多次前往中国获得初步的拍摄许可,然后筹集了一些资金来支持长达一年左右的剧本创作。

原计划是将该项目改编成一部迷你剧,最终则拍成了一部两个半小时的长片。剧本获得了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除了一些事实方面的争议)之后,又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筹集预算工作。托马斯最终从以希尔·塞缪尔为首的银行财团那里拿到了资金。


托马斯对《末代皇帝》的顺利进展明显感到欣慰,因为这部作品从立项到国际发行,他都全程参与。他对联合制作公司(最终将拥有在中国的发行权)的中国老板们赞不绝口,甚至对北京电话系统的毛病也没有怨言。

在他的脑海中,他已经开始考虑未来与尼古拉斯·罗伊格、大卫·柯南伯格、乔纳森·戴米和大岛渚等导演合作的项目。但溥仪的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会在中国拍摄16周,然后在罗马的摄影棚进行5周的室内拍摄。预定的完成日期是1987年8月或9月,10月上映。对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项目,但现在的大制片厂倾向于『收购』独立制片厂,而我们正在以大制片厂的方式制作这部影片。我们的成本要比一般低一些,因为没有大制片厂的参与。我几乎在全世界预售了这部电影,所以我不存在营销方面的问题,但目前的销售额和成本之间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