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最狠配角,靠眼神横扫上海滩

热门影视2024-01-14 07:09:38橙橘网

《繁花》最狠配角,靠眼神横扫上海滩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爆款剧《繁花》中,阿宝穿上爷叔精心为他挑选的行头,瞬间从小瘪 三的形象变成了年轻有为的成功人士形象。

爷叔看到大变身的阿宝,褶皱的脸上出现了很多微表情,先是微笑着转过头,看到阿宝的瞬间,微笑逐渐消失,甚至变得严肃。

接着,是眼中有泪花的感动,又闭上眼睛眉头一挑睁开了眼睛,漏出不易觉察的欣慰的笑容。

仅仅通过微表情,游本昌把爷叔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展现出来了。

看到阿宝的瞬间,爷叔有种乘坐时光穿梭机,看到年轻时的自己的恍惚感,看到年轻的自己,满眼感动。

又眨一下眼,似乎提醒自己该回到现实了,就挑眉头睁开眼睛。



拍这部剧的时候,游本昌已经87岁了,除了他自己多年积累的精湛演技,就连他额头上的皱纹和嘴角的法令纹,也都为这个角色添彩。

游本昌早年最为观众熟悉的经典角色是“济公”,不同于一些以“正统”自居的老艺术家,游本昌从来不说自己是“正牌”济公,但很多人都把他视为了一座高山。

郭德纲评价游本昌用了一句话,叫“尊者,从不以圣贤自居”。





1933年,游本昌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

小学四年级时,游本昌喜欢听苏州评话艺人沈笑梅讲济公传。

听完便回家迫不及待地在家人面前有模有样地学几下,经常逗得家人哈哈大笑。



19岁,游本昌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校四年时间里,游本昌形容前三年他都“没有开窍”,直到最后半年,一位苏联专家指导了他,他才醍醐灌顶。

当时游本昌演一个反派角色,年轻的游本昌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是个反派,就应该批判,所以他演得油腔滑调。

教务长给他的评语是“演得太形式主义了”,游本昌面对评语非常茫然,不知该怎么改进。

正好那段时间苏联专家来了。

苏联专家告诉他,不能把“我是坏人”写在脸上,实际中的坏人绝对不是这样的。在表演时,他应该让大家信任他,最后结果的反差才会像实际生活中揭露了一个坏人那样,让人们大吃一惊。

这一点拨,游本昌大悟。

再次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获得了教务长的肯定。

在即将毕业的前半年,他拼命努力坚持训练,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央实验话剧院。

初到话剧院的时候,游本昌是个非常不起眼的演员,因为他身高不够,又比较瘦,不符合主角特有的高大俊朗的外形条件。



再加上老师说他情商低,不愿求别人,所以在人脉方面很吃亏。

毕业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游本昌一共塑造了79个配角,但每个小角色,他都认真表演。

游本昌清楚自己的“缺点”,他认为,如果演不了“面子”,就演好“里子”,并且还要争取做个“硬里子”。

游本昌回忆,他曾和一位老农民睡在一张炕上,60多岁的老农有咳喘病,晚上咳嗽不停。游本昌有感而发,把咳喘这段用在了自己演的话剧《大雷雨》中一个老农奴的表演中。

为了演好这个小角色,游本昌看了19本原著译本,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老农奴的衣食习惯和心理逻辑。

出场之前,他先剧烈咳嗽,然后喘气,配合着贵妇人的台词和动作。



就这样,一个只有十几秒的短短的过场,一句台词都没有的角色,演出之后,《人民日报》报道游本昌演的老农奴,说——

“这是一个经典的龙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哑剧传入中国,哑剧是仅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形式,原本善于形体表演的游本昌,对哑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3年,游本昌在上海举办哑剧晚会,原本只演3场,后来又增加了8场,这次的哑剧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关注。

游本昌本人也获得了春晚导演的关注,其中哑剧《淋浴》还上了1984年央视春晚。



春晚的表演,打开了游本昌的知名度。

1984年年底,杭州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决定把济公的故事搬上银屏,当时导演张戈听说游本昌想演济公,知道他演技一流,便主动找到了他。

机会来之不易,已经52岁的游本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连觉都没睡好。

小说《济公传》中,济公角色的设定很模糊,外在形象好把握,但是精气神很难把握。

正式拍摄期间,游本昌对很多细节都卡得很严。

有一集要拍“定身法”,那时候还没有威亚,游本昌就坐在一条板凳上,需要别人把他举起来,然后再扔下去。

虽然底下有软垫子,但举起来的时候有两米高,摔下去的时候经常疼得不能动。当时,游本昌的夫人带着7岁的女儿去探班 ,女儿看到这一幕心疼坏了。

随着拍摄的深入,游本昌对济公这个人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剧中有段济公吃包子的片段,原著中写的是,济公用脏手把包子抓出了五个黑手指印,摊主看到脏兮兮的包子没法卖,无奈把包子给了济公,济公拿了包子就直接走了的。

游本昌觉得,济公这样的做法就是在吃白食,占别人便宜,他从小所热爱的济公,不是这样的。

在游本昌的心中,济公虽然穿得破破烂烂,行为看似疯疯癫癫,还吃肉喝酒,但他却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用自己的法力,帮助很多生活困苦、遭遇不公的老百姓。

这样的济公,是不会随便占老百姓的便宜的。

他主动向导演提出,要在得到包子之后,再把两枚铜钱投到摊主的钱罐里。这样做,老板会觉得这个穷和尚还不错。



不仅如此,游本昌还在剧情里增加了很多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比如济公和孩子们互动玩耍的情节,他要为这个“神仙”赋予更多的“人性”。

这样的济公,才是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理想的济公;这样的济公,也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1985年,《济公》播出之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甚至很多地方因为小偷都在家守着看《济公》,犯罪率都下降了。

游本昌凭借“济公”火遍全国,默默无闻演了三十多年配角的他,第一次尝到大红大紫的滋味。



济公火了之后,很多人说到济公就想到游本昌老爷子,但是游本昌从来不以“正牌”自居。

郭德纲夸游本昌演活了济公,他也想要演济公,但他觉得自己形象不好,太胖了,游本昌点播他“菩萨是无相的”,让他放开了演。

在游本昌看来,演济公最重要的是演出济公的精气神。

“济公济公,济世为公,济世为公,其乐融融”,这才是济公的本性。

用心演绎济公,让游本昌也感受到了济公对他的影响,改变了他的艺术观。为此,拍摄《济公续集》时,他在剧中加入了更多教导意义的旁白。

比如在《醉接梅花腿》一集中,济公用法力将狗腿接在了一个有钱人家管家的断腿上。

管家醒来发现济公给自己接的是狗腿之后,跛着脚踩着梅花脚印追出去,大声哭喊“接错啦,接错啦”。

济公在旁白说,没接错,仗势欺人、为虎作伥的人,就该接狗腿,被人叫作“狗 腿子”。



这样的旁白不仅让观众对坏人的结局感到大快人心,还教导了观众做人的道理。

游本昌说自己曾看新闻,一个14岁的孩子,模仿警匪电视剧中的情节,在现实中杀了人还制造了假现场。

这个报道让他痛心。

《济公续集》拍完后,他首先把这部片子送到了少管所。

游本昌认为,人心需要引导,电视应该给人好的东西,好比给人有营养的牛奶,再不济也得是解渴的白开水,但绝对不能是毒药。

之后,游本昌又拍摄了明朝袁了凡,通过善心善念和善行来改命的故事。

但游本昌从来不是个容易满足现状的人,他想为观众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于是,《弘一法师——最后的胜利》便诞生了,他要用戏剧的方式讲述弘一法师的故事。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人物,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人。

35岁之后,他苦心向佛,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鲁迅因为得到他的“手书”而“幸甚”,张爱玲对他谦卑异常。



弘一法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游本昌一家人深受震撼和感动,他们商量后,一致决定做这个剧。

做话剧需要很大的投入,很多影视传媒认为这个剧好,但看不出这个剧有什么利润,没人投资。

最后,被拒绝了多次的游本昌和家人协商后,卖掉了家里的别墅,终于筹备到了足够的资金。

确定了目标,80高龄的游本昌仿佛有着用不完的精力,话剧从排练到最后演出,事无巨细。

有一次排练时导致左手骨折,疼得几乎都感觉不到手的存在,但为了能尽快演出,他选择了风险最大、最疼痛的手术方案。

最终,《弘一法师——最后的胜利》从刚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每年能演上百场。

游本昌把晚年将近10年时间,都投入到这部不赚钱的话剧中,从来没有后悔过。



如今,已90岁的游本昌,仍然受观众的喜爱,他在抖音有千万粉丝,很多视频的开头,他都亲切地喊一句“娃娃们”和大家互动,大家也在评论区喊他“济公爷爷”。

游本昌最近一次活跃在社交平台上,是在微博宣传《繁花》的谢幕。



“济公”李修缘的故事,通过游本昌的演绎,成为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观众忘不了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貌似疯癫的形象,也忘不了他救济世人的本性。

游本昌一辈子都在演戏,从不以自己为尊,从不依仗辈分或者作品而傲。

这个跟现实里的济公颇有些相似。

济公,作为南宋时期杭州灵隐寺的一个普通的和尚,每日邋邋遢遢,且“酒肉穿肠过”,是一个实打实的“小人物”。

但佛祖始终在他心中,他用大爱保护着老百姓,保护着人间正义,被后人所敬仰。

现实中,游本昌虽然没有无边的法力,但他却不追求名利,卖掉自己的房屋,借助“戏剧”的方式,弘扬善行和美德。

他演绎了这个角色,也在实际生活中延续了这个角色。在很多网友心中,游本昌虽不以“济公”自居,但他已然是济公的代名词。

所谓“尊者,从不以圣贤自居。”

游本昌因“济公”火了之后的人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本文作者 | 一碗雨露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小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