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抗日神剧,人们往往会回忆起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情节,如“手撕鬼子”和“石头打飞机”,这些场景似乎在试图通过夸张的方式吸引观众。
尽管近年来抗日神剧的题材有所收敛,但在呈现细节时依然存在一些离奇之处。回顾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战士们主要关注的是基本的温饱问题,而美食则显得奢侈。
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却选择以夸张的方式呈现角色的伙食品味。在那个时期,普通百姓以及战士们都很难享受到丰盛的食物,但这些电视剧中的角色却表现得对简朴的白面馒头不屑一顾,时常展现出对海鲜、鱼子酱和西餐的过分向往。观众开始思考编剧是否意识到这种夸张对历史真实性的偏离。
《亮剑之雷霆战将》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原本以《亮剑》为名宣传,如今已在观众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观众对此充满期待,但看过之后却倍感难受,仿佛被雷击得外焦里嫩。
在剧中,导演巧妙地将国民党和八路军战士描绘成了上流社会的绅士形象。他们居住在豪华的欧式别墅中,家具实木打造,沙发皮质柔软,整个场景仿佛是一部奢华的偶像剧。这独特的安排让人眼前一亮,却又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男演员扮演的国民党指挥官,他总是抽着一根雪茄,自信而骄傲地宣称:“只要我的战士看到我抽雪茄,他们就会心态稳定。”这样的形象让观众为之叹为观止。戏中的风范展现得如此出色,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一场风暴之中,心情乱如麻,不知所措。
战事如火如荼,然而指挥官却以一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情调小口小口品着咖啡。这种宁静的举止在混战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他置身于一片宁静的花园,而非硝烟弥漫的战场。
一场别开生面的午餐场景出现了,国民党指挥官邀请八路军指挥官共进午餐。然而,餐桌上的食物却出人意料地是午餐肉。请注意,这并非罐头里的那种,而是被切成小块、摆放在盘子上、需要用刀叉吃的午餐肉。指挥官们边品味这美味的午餐肉,边发出对伙食的抱怨,仿佛在默默表达对于战争时期生活的不易。
"哇,这真是糟糕透了!"或许还需要一个小提琴手在旁边拉小提琴,为这出战地情调添上一些乐趣。指挥官们的谈笑间,午餐肉成为了这场特殊午餐的焦点。
指挥官享受着整个西餐的美味,而女战士们却只能面对桌上摆放的黑芝麻饼子。这些饼子金黄酥脆,油润诱人,看着都令人垂涎。女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表现得相当不错。
女主角却在吃着这香喷喷的黑芝麻饼子时露出嫌弃之色,不停地叹气。
尽管我们对这部剧的预期不甚高,但到了后来才发现,我们低估了它的创作想象力。这部抗日剧似乎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将爱情偶像剧的元素融入其中,展开了一段充满甜蜜青涩的恋爱故事。
在这部剧中,一位男士打算追求一位女战士,他自信地表示,只有征服了女战士的胃,才能成功将她迎娶回家。然而,女战士却拥有着异国风味的胃口,她对法式鹅肝、烤鳗鱼和黑椒牛排情有独钟,并直截了当地问男士是否能够做这些菜。
这样的情节让观众感到古怪,特别是在一部抗日剧中出现如此戏剧性的恋爱情节,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荒诞不经的情节,如八路军战士在战斗中拿着白面饼觉得太硬不想吃,甚至询问是否有西瓜;烫着卷发穿着皮衣的人因领导奖励一瓶鱼子酱而感到自豪。
在军中的饮食方面,士兵们品尝着金黄色的千层饼,晚上炊事兵还得为大家准备肉勾蛋。训练时,将生鸡蛋用作靶子,旁边却堆放着大批未使用的生鸡蛋,这样的浪费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夸张和不切实际的描绘背后,却让人感叹历史真相。在现实中,长津湖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奋战,吃着冰冷的土豆,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是无法用奢侈的美食来弥补的。导演和编剧在进行这样的创作时,或许应该更加负责任地对待历史,深入了解历史资料,以避免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切实际的二次创作。
在《亮剑》中,李云龙常常拿着窝窝头,这简单的食物似乎成为他身边的一种象征。然而,直到和妻子秀芹结婚,庆祝大喜的时候,他才和战士们一起尝试了玉米饼子、白菜,略尝了一点酒。这一场共同的庆祝餐成为一种象征,表达着团结和幸福。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单单是对猪肉炖粉条一顿饭的描述,足以让人留连忘返,比《雷霆战将》的场景还要深刻。当小队的成员们聚在一起,计划享用一顿猪肉炖粉条时,整个场景充满了期待和热烈。每个人分工合作,准备食材,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三斤四两六钱的猪肉、村民暴揍一顿换来的粉条以及新鲜的白菜都被携带回来。场景描绘了人们为了一顿美味佳肴而齐心协力的场景,而烹饪的细节更是使得观众仿佛能闻到猪肉和粉条煮熟时的香气。
在煮菜的过程中,一位战士取出少许珍藏已久的盐,轻轻撒入锅中,感叹着味道的美妙。当另一名战士滴入酱油后,香味四溢,猪肉炖粉条终于完成。众人一同享用这美味之后,他们重新上路,继续为理想奋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