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第一个成“中国漫威”的是《熊出没》

热门影视2024-02-19 22:04:07橙橘网

没想到第一个成“中国漫威”的是《熊出没》

文:刘南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毒眸(ID:DomoreDumou)


漫威用十年时间做单人电影,直到《复仇者联盟4》迎来票房高潮。而同样做了十年系列电影的《熊出没》,在今年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以下简称《逆转时空》)中将过去9部作品中的人气角色集结,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复联时刻”。


《熊出没·逆转时空》(图源:豆瓣)

“这是十周年送给《熊出没》粉丝的一份成长礼物。”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尚琳琳告诉毒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品牌电影代表案例,两年前毒眸(id:DumoreDumou)就曾详细研究过《熊出没》的电影出品策略和品牌搭建()。

两年之后,《熊出没》的票房俨然已经来到了新的高度。截至毒眸发稿前,猫淘双平台的AI预测票房已经达到了22.57亿和22.12亿,比去年的系列最佳14.95亿再度高出一个量级。在电影市场普遍都在讨论“恢复至疫情前X成”的叙事下,只有《熊出没》电影还处于持续的上升叙事中。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以往在春节档提及《熊出没》,总会使用“闷声发大财”的形容,但事到如今已经是“响声发大财”了。尽管暂时还没人能看到《熊出没》的天花板在哪,但从来没有人可以一直上升。比起节节攀高的票房,更值得被注意的是其作为品牌电影的稳定性,这是中国电影摆脱“唯票房论”的重要参考。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想象,如今的《熊出没》已经可以用时髦来形容了。

第一重时髦是包装上的,《逆转时空》所采用的“时间碎片”设定,与近些年海外流行的“多元宇宙”的设定相近,而这目前在国内还非常少见。

毒眸曾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分析,“多元宇宙”已经成为了近几年好莱坞商业大片最流行的故事设定之一,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引起了海外观众的“多元宇宙疲劳”。但在国内,几乎还没有见到开始使用该设定的商业大片,《逆转时空》是最接近的一个。


《蜘蛛侠·纵横宇宙》(图源:豆瓣)

尚琳琳向毒眸介绍,《逆转时空》的制片周期相比之前的《熊出没》影片更长,长达三年多的时间,最早形成初步创意已经是2020年的事了,“我们其实并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多元宇宙’,而是更侧重光头强重启人生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合理地串联前九部电影,也就是光头强的人生经历,我们提出了‘时间碎片’这个概念,从包装上确实和以往大家能见到的一些‘多元宇宙’有些相似。”

平心而论,大部分好莱坞的“多元宇宙”影片核心受众都是年轻人,而如果要兼顾到低龄观众的观影需求,“多元宇宙”的理解门槛多少有点高。

选择采用“时间碎片”这一概念,《逆转时空》的创作团队一开始也曾担忧过对孩子而言会有些复杂,“所以我们还特意去做了一些比如‘小章课堂’等段落,希望用一个集中的环节把所有的概念告诉大家。剧情中也有前后多次强调,包括到底什么是‘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有什么作用,这些相关的台词和情节设计,我们也是改了好多次的。”

为了匹配过去9部影片角色返场的情感浓度,《逆转时空》在特效包装上也进一步升级。全片70%的镜头都涉及特效,一共1300多个特效镜头,据尚琳琳透露,“里面有500多个原来的角色返场,在最高潮的戏,甚至有上千个角色,所有的角色和场景都需要拿出来翻新或重做,制作体量确实是非常大的。高潮戏每个角色身上都涵盖了特效,同时有很多爆破、子弹、烟、火等特效,有些镜头特效分层一百多层,合成节点400多个,单帧渲染时间长达几十个小时,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迭代版本多达40多个,制作周期长达6个月。”

当然,与漫威等海外商业大片过于相似,也成为了目前影片差评中最核心的争议点。如何在包装上做出差异化和本土化,或许是《熊出没》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除了包装上的时髦,影片要表达的主题内核也称得上时髦。去年《熊出没·伴我“熊芯”》探讨的是机器人是否会产生人类情感的议题,这虽然在海外的科幻片中已经是常规选题,但国内科幻电影起步较晚,目前也很少有类似的主题表达出现。


《熊出没·伴我“熊芯”》(图源:豆瓣)

今年《逆转时空》则探讨的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人生差异的命题,其内核是现实主义的。类似“逃离北上广”“返回北上广”等话题,其实在每年的春节返乡季,都是高频讨论的热门话题,但国产影片中却鲜有涉及。

碰巧的是,科幻和现实主义都是国产电影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品类,《熊出没》的影片策划不仅具备市场嗅觉,而且是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内核上的时髦也会引起争议,《逆转时空》的另一重差评集中于“这适合小孩子看吗?”

这类评价的逻辑前提是——《熊出没》就是给小孩子看的电影。但实际上,这样的刻板印象已经不能够概括如今的《熊出没》了。

尚琳琳告诉毒眸,“《熊出没》电影用户画像中完全不带孩子的年轻观众逐年提升。”

原因不难理解,《熊出没》第一部TV动画首播于2012年1月,彼时爱看的儿童观众如今正好处于18-25岁区间内。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群体。所以,在十周年回馈“熊粉”的节点上,当年的儿童如今成了“社畜”,才会有《逆转时空》以“社畜”情怀为落点的创作基点。


“熊粉”成长的背后,是隐含的鄙视链变化。尚琳琳提到,“曾经看好莱坞动画或者说国外动漫,是在鄙视链的顶端的,当时大家会觉得看《熊出没》相对来说会有点没有那么理直气壮。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真正看了《熊出没》的电影,《熊出没》电影的品质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

包括在春节档的讨论中,《熊出没》也经常是被排除在外的。“每年看观众电影评论的时候,都会看到很多人说,比如‘5部电影我都看过了’之类的,《熊出没》每次都是会被自动忽略过的一部。大家谈论春节档电影的时候,基本上就不会聊《熊出没》。而现在,已经慢慢有些存在感了。”

不论是基于动画鄙视链还是基于真人电影的鄙视链,本质上都是受众的话语权转移。毒眸曾在过去的一篇研究游戏的文章中指出(),所有鄙视链的本质都是背后的受众群体是否掌握话语权,而随着《熊出没》粉丝逐渐成长到能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年纪,《熊出没》从鄙视链中慢慢爬上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带来的,增量观影群体的扩充,也成为了近几年《熊出没》票房不断突破天花板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新的低龄观众也还在持续不断地为“熊粉”群体注入新鲜血液。

《熊出没》的TV动画目前仍是主要面向儿童观众的,其中对低龄的3-6岁的儿童观众和6-12儿童观众有不同的系列进行区分,被称为“小熊”系列的是《熊熊乐园》和《熊熊帮帮团》,而“大熊”系列中是过往推出的《熊出没之怪兽计划》和今年即将播出的是《熊出没之小小世界》,其中《熊出没之小小世界》是从第五部电影《熊出没・变形记》衍生出的故事线。


《熊熊乐园》《熊熊帮帮团》《熊出没之小小世界》(图源:豆瓣)

即便是这一部《逆转时空》,也并非完全面向成年观众的作品,仍然是坚持合家欢电影类型。尚琳琳解释道,“对孩子来讲,我们希望这个故事就像是一场人生预演。我们原来老说智商情商,其实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大家会发现逆商也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影片,让孩子思考如果未来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其他人这样的评判,你会怎么样去做。”

当然,不论是增量群体和存量群体,对《熊出没》认可的根本逻辑,还是来自于过往每一部积累下来的良好观影体验,所形成的品牌效应。

今年春节档预售阶段,在取消分线发行和排片费的情况下,票补大战成为了抢占排片占比的仅存手段,而唯一不参与票补的影片就是《逆转时空》。上映至今,据拓普数据,《逆转时空》仍保持着档期内最高的上座率34.32%,比其他影片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尤其是在下沉市场,《熊出没》优势更显。据猫眼专业版,截至毒眸发稿前,《逆转时空》三四线城市票房在该片整体票房中的占比达到66.1%,而《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的该占比分别仅58.6%、59.4%和59.5%。差距尤其体现在四线城市,《逆转时空》四线城市占比高达42.3%,比其余三部高出4到5个百分点。

春节档本身就是下沉市场观影的重点档期,下沉市场观众又是常规宣发动作最难触达的群体,而《熊出没》作为品牌电影的优势在此时便展露无疑——有赖于业已形成的观众心智,每年无需再重新投入巨额宣发成本,依旧可以取得稳健的排片比例,以及令影院放心的上座率。


《复仇者联盟4》之后,漫威也开始走下坡路,证明盲目的角色集结和彩蛋联动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才是必不可少的。

从第一部到第十部,《熊出没》走出了一条在国内从未有电影走过的赛道,即便在剧场版遍地的日本,能出到十部以上电影的动画IP也屈指可数。这十年里,《熊出没》已经消耗了大量可用的常规选材,未来往什么方向走,几乎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指点。

在尚琳琳看来,影片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故事内核,而找到好故事的方法之一是寻找角色的成长弧光,以此来寻找和观众之间的共鸣。属于《熊出没》的一个好处在于,由于主角团有熊大、熊二、光头强三人,所以每年的影片可以从三个人身上轮流挖掘。近三年《重返地球》《伴我“熊芯”》和《逆转时空》中,带有成长弧光的主角就分别是熊二、熊大、光头强。

除了前文提到的“小熊”和“大熊”系列之外,2023年华强方特也推出了基于《熊出没》IP衍生的TV动画作品《赵琳的探险日记》。但尚琳琳透露,在电影方面目前暂无推出IP衍生作品的计划,“每年推出一部电影已经很频密了,目前我们是常态化地两三个创作团队在平行制作《熊出没》大电影项目,未来要做也是其他新的方向。”


《赵琳的探险日记》

在《逆转时空》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对植入广告的运用。在影片的贴片广告中,光头强、熊大、熊二作为该品牌的代言人出现,而在影片正片中,光头强再度不经意地提到该品牌产品,形成联动。

这是一种相对古老的电影收入多元化路径,但近些年来在国产电影中已经相对罕见,尤其是动画电影领域,基本上是《熊出没》独此一家。据尚琳琳透露,《熊出没》最早在第二部、第三部电影中就已经采用过植入广告的形式,“这有赖于我们长期的品牌积累,以及跟所有衍生授权的合作伙伴们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不论是植入广告还是商品授权,一些合作伙伴和我们都合作很长时间了。”

据华强方特2023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华强方特品牌授权方面新上市产品超100款,新增立体毛绒、典藏卡牌、手账文创等新品类。跨界合作百度地图、美图秀秀、抖音、人民日报、公安部刑侦剧等,创新拓展了熊出没IP在美妆出行、政企、公益领域的影响力。华强方特“数字动漫”类别的营业收入为3.69亿,同比增长54.81%。


图源:华强方特2023年半年报

不过,尚琳琳同时也表示,品牌授权收入只是比疫情期间有所恢复,目前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AIGC的运用同样是去年以来动画公司面临的热门话题,尚琳琳透露,在去年AIGC爆发之前,华强方特就已经关注到AI技术的运用场景。目前公司对AI流程的应用更多集中于概念设计以及角色和场景设计细化阶段,正式三维制作阶段能直接运用的部分还是较少, 目前AIGC工具实现的效果其实对于游戏或者真人电影CG来说,效果会更好一点,对于比较卡通化风格的动画电影,由于自身的风格或者经常需要一些超出常规的具有想象力的画面,AIGC应用会更难一些。”

没有人可以永远保持上升叙事。回看十年历程,每年刷新自身纪录的《熊出没》其实也曾遭遇过唱衰时刻。第三部《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票房比前一年有所下滑,彼时有业内人士指出3亿是《熊出没》系列的天花板。第七部《熊出没·狂野大陆》票房也出现了下滑,又有业内人士认为8亿或者10亿是《熊出没》系列的天花板。


《熊出没·逆转时空》(图源:豆瓣)

直到今年有望突破20亿,没有人能判断《熊出没》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尚琳琳表示,“我觉得其实天花板可能都是某个阶段人为的一些认定,十年前我们刚做动画电影的时候,中国动画电影破个亿都是个天大的事儿,现在早都不知道超出多少了。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动画电影还是真人电影,只要质量越来越好,肯定都会有更高的票房出现,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把每一部作品做好。”

而每年稳定的票房背后,更值得行业注意的是它作为品牌电影的运营思路。《熊出没》用电影内容来引领品牌延展的方向,再通过品牌授权、多媒体运营的方式维持品牌影响力,从而反哺票房。与以已有的电影内容为蓝本建立品牌的思路相比,品牌意识先行,才更有机会打开中国电影产业的商业想象力。

与其期待每年春节档都会出现《热辣滚烫》来让市场“滚烫”起来,对市场更健康的期待是有更多的《熊出没》正在萌芽当中。

本文转载自【毒眸

点击关注毒眸公众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