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拍一部,量产“霸总娇妻”!微短剧越火爆,行业越需要冷思考

热门影视2024-03-08 15:02:09橙橘网

7天拍一部,量产“霸总娇妻”!微短剧越火爆,行业越需要冷思考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微短剧在当下成为了新风口,一批节奏快、反转多、制作精良的微短剧,受到观众的热捧,其中都市爱情、古风穿越以及玄幻题材的微短剧“爆款”频出。截至3月6日,某短视频社交软件短剧春节档,单剧播放量最高8亿+、8部短剧播放量过亿。

据了解,今年1月,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的微短剧数量有297个。横店一栋专门拍摄微短剧的大楼,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有超过1000个微短剧剧组开工。由于拍摄量太大,横店群众演员短缺,新入行的群演在办证窗口排起了百米长队。(据3月7日央视财经)



一些微短剧的拍摄场景(来源:北青网)

微短剧的火爆,有迹可循。据媒体报道,这种竖屏观看,1分钟左右一集的短剧,拍摄周期一般为7天,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拍起来夜以继日,制作法则是将娱乐和商业属性放大到极致:剧情狗血、台词犀利、爽点密集,情绪饱满,15秒一个小反转,30秒一个大推进,结尾10秒必留悬念,每一帧都揪紧观众的眼球,让人始终处于情绪高点,仿佛“精神兴奋剂”一般,让人欲罢不能。只要成功地吊住了观众的胃口,钱就能直接从充值入口涌进来,一个个“充值破千万”“八天一个亿”的财富神话,就这样在一次次“甩巴掌”“飞踹”的刺激动作,一次次陷害、复仇的套路剧情中诞生了。

海量产出,疯狂赚钱的微短剧,的确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但与很多新生的业态、传播形式一样,它的火爆也伴随着不少乱象和风险。

在内容上,微短剧普遍存在低俗、庸俗、擦边的现象。早期,微短剧中有许多卖点,比如豪门复仇、霸总娇妻、黑道斗殴、色情擦边、奇情畸恋等等,在正规影视剧拍摄中是很难出现的,因为类似的内容很难通过审查。有些微短剧甚至直接就有裸露、血腥、暴力的镜头,这已经是踩到了红线,不是用“看得爽就行”“不过是电子榨菜”这样的借口可以掩饰的。

哪怕绕开了监管雷区,不少微短剧也存在抄袭横行,题材高度雷同,剧情浮夸猎奇,审美格调低下等问题,以至于一些专业影视从业者,为了赚钱,用化名拍微短剧,怕影响自己的业内口碑,有人坦言:这是商品,不是作品。这也说明,就连靠这个吃饭的人,都不认可当下部分微短剧的品质。


央视财经聚焦微短剧产业现状

而在传播和营销方式上,微短剧这种巨资投流、付费观看的模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据北京青年报相关报道,微短剧行业现在是“一九法则”,十部里有一部剧爆了,投流公司就能有高收益,而行业内只有10%的公司有出头的机会。这样的现状导致微短剧的推广“一切向钱看”,大量资金都花在层层分销、投流推广上,真正用于制作的钱能省则省。没有投入,又怎么会有高品质的产出?

没有高品质的产出,又想从观众钱包里掏钱,导致微短剧诱导消费现象严重。宣称“9.9元解锁本剧全集”的剧集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充值168元观看200集的短剧只看了79集剧情就“接不上”,点击平台提供链接充值,钱却不翼而飞……各种引流跳转埋下陷阱重重,消费者体验很差,投诉不断。

互联网行业中,“火爆”和“乱象”往往相伴相生,微短剧这么赚钱,却难以撕下“很low”“骗钱”的标签,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投资者、创作者、播映平台,没有将之当成文艺作品,而是当成了赚钱的工具。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出手整顿行业,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立微短剧“黑名单”机制、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微短剧、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推动行业自律和互相监督等一系列的举措,彰显了主管部门整治乱象,规范引导行业发展的决心。如果从业者继续抱着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心态,肯定是走不远的。

微短剧的形式的确是新的,但其本质依然是影视剧作品,应该尊重创作规律,尊重行业法则,尊重观众智商。强监管之下,行业的“拐点”已经到来,粗制滥造的“商品”必然会被淘汰,有内涵有价值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热潮之中更需冷思考,整个行业都应对此有更清醒的认识,把好内容“导向关”、作品“质量关”、营销“方向盘”,除了产出流量爆款之外,更要做出质量过硬,口碑良好,经得起观众和时间考验的精品。

(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标签: 霸总  影视剧  冷思考  微短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