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这个人,无论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上,都是有过人之处,干事有魄力,李卫可以说是一个传奇,李卫的官阶堪比坐上了火箭,从底层做到封疆大吏,堪称职场达人,对于苦奔职场的人,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雍正王朝》中,李卫第一次以叫花子出场,在街头行骗时,被四爷胤禛出手解救后,李卫和高福认定四爷胤禛就是他们的贵人,因此一直跟随四爷胤禛左右,李卫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博得四爷胤禛对他的青睐,李卫有过人机智,有眼色,有胆识,就说在江南期间,李卫表现很到位,不仅冲前锋,还比较来事,每次单独跑过来给四爷和十三爷汇报情况,从这细节来看,李卫这个人真的很会来事。
《雍正王朝》李卫有过人机智和胆识
在四阿哥胤禛完成江南差事后,路过江夏镇过夜时,遇到有人想暗算胤禛,这时被李卫发现了,他是从小混江湖长大的,一看这江夏镇住宿肯定有猫腻,从这方面,李卫确实比高福谨慎、细心,有胆识,所以在李卫和高福一起动手下,挽救了四阿哥胤禛的性命。
回到京城后,李卫和高福自然成为四爷胤禛的小衙役,负责跑腿和传递消息的杂活,干这些杂务李卫的积极表现,让四爷胤禛对他很满意,要知道,自从四爷胤禛赈灾回来后,还得继续承接追缴国库,出力不讨好的难差。在办差期间,出现我们视线的,除了田文镜和年羹尧,那就是李卫了,虽然李卫当时的级别最低,但这么重要的差事,雍正能让李卫跟随左右跑腿,也足见雍正对他的重视和信任了。
办差期间,十阿哥胤䄉为了还国库欠款,便在大街上售卖家具和古董,并且殴打田文镜,当时年羹尧领命处理此事,于是吩咐李卫去通知八阿哥胤禩来制止十阿哥,李卫刚走没多久,八阿哥和十三阿哥都来了,及时平息了此事,田文镜才因此逃过这一劫。
要知道,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向来不和睦,胤禛接这难差后,八爷党几个兄弟都暗自窃喜,巴不得胤禛完成不了任务,最好以失败告终,他们才高兴呢,而李卫作为胤禛门下的小小衙役,竟然有胆量跑去盛气凌人的八阿哥胤禩门下,指名道姓让八阿哥前去大街处理一件事情,在这过程中,李卫遇到八阿哥门下的多少刁难和阻拦,可想而知了。
而且李卫的不仅办事效率高,还想得更周全,李卫在通知八阿哥的时候,想必生怕八阿哥闭门而不出,躲着这个事情,任由事情发酵,闹大,所以他估想着,为了避免事情变得严重性,又跑去知会十三爷一声,把十三爷也喊了过来,这就是李卫办事的能力,他考虑问题不仅机警,而且还很周全。
李卫无论在做人,还是做事,他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层次的水平,就说在热河围猎期间,十三爷因维护太子胤礽,被康熙圈禁后,天还没亮,李卫等人就已经准备好衣帽和暖轿,等候在门外迎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了,当李卫只看到主子胤禛出来,没见到十三爷。
一声悲伤的哭叹:“我的十三爷呢?”此番炉火纯青的表现,恰时暖心。
可以说,李卫除了头脑机敏,办事能力突出外,还有做人的格局上,堪称一绝,这一点李卫都要胜过高福,因为李卫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充满阳光和喜感的,高福相比,就表现没那么阳光了,更显的忧郁寡闷了,也就奠定了李卫和高福不同人生的命运。
李卫做事与众不同,深得雍正重用
早年间,李卫还是雍亲王府跑腿,不经世事的小跟班,没什么阅历和文化的小催,他在大人物面前总是会表现出来傻呵呵的状态,这也是他为了最大限度保全自己,而让人打消对他的敌意的一种表现。
但随着李卫的官阶越来越高,他虽然识字不多,但他为人精明,用滑稽的表现,以最大清除自己和别人的矛盾和误会,这样才能减少自己做事情的阻力,所以雍正交在他手里的事情,总能让他处理的恰到好处。
雍正时期,李卫开始发迹,他的运气开始来了,得到了雍正的重用。比如推行新政,田文镜接受在河南推行新政,但是田文镜的“酷吏”手段,几乎闹翻了天,遭同僚们和读书人怨声载道,各个阶层人士得诟病,就连一向清廉刚正的李绂也上奏折参他一棒。
再看看人家李卫,看似没有什么文化的李卫,但不影响李卫的发挥,在江浙一带几乎波澜不惊,做事从不含糊,面对底下的官员阳奉阴违,特别是“年选”举荐的臬台大人,可想而知,李卫的阻力有多大了,他断然出手,即便处事风格比较糙,但对于大是大非他还是拎得清,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李卫先找出这位臬台大人的破绽,再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手段,把臬台大人扳倒,震慑他人,把难题都统统化解了,李卫这点正是深得雍正的喜爱。
所以就这么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叫花子,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机警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雍正很欣赏李卫的执行力,因为李卫做起事不仅快刀斩乱麻,还一点不含糊,而且还有忠诚这一点,李卫绝对是合格的。
就说,李卫在坐轿回京看望雍正的时候,他提前下轿,说:“有主子的地方,就是没有我李卫坐轿的地方”你看李卫在职场的态度,不仅如此,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说明李卫一直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就是雍正一奴才,雍正叫他冲他就冲,眼睛不带眨的,所以李卫官阶在短短的几年间,可以说平步青云。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最后出场的结局
《雍正王朝》中,李卫的结局并没有交代,但他最后以最高官职浙江总督出场的,并且办了一件既漂亮,又为雍正解气的事儿,那就是喷子曾静污蔑雍正,他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身上的官服脱了,直接到刑部大牢里,当大家的面痛打曾静一顿,给自己主子雍正出气。
随后,就被雍正和弘历宝亲王撞见了,他的结局挺有趣,雍正并有责怪李卫,只字不提李卫打人的事,而是把围观的大臣训斥了一顿:“好看吗,好笑吗,身为大臣,对这种可恶之人,竟然没有半点悲愤的心,还在围观取乐。”
于是弘历宝亲王还补刀,把在围观取乐的刑部官员们痛骂了一顿,把他们全部革职了,但对于李卫打人也是只字不提,毕竟李卫是替老爹雍正出了口恶气,还是留给老爹本人处理比较妥当。
雍正皇帝更是默认李卫的做法,因为这时候官员们都在看雍正的笑话,没有人敢站出来帮他说话,只有李卫当出头鸟,敢站出来狠揍一顿曾静,替雍正出了这口恶气,李卫这一幕表现,深得雍正满意。
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李卫的结局关键还是在他和新皇帝的关系上,乾隆上位之前,并没有和李卫有过多的交集,但李卫在剧中办的事还是深得弘历赞许的。
当时三哥弘时曾派人刺杀外出办差的弘历,还是李卫和图里琛赶去保护他的安全的,才让弘历躲过那一劫,平安无事回来。从这一点,李卫对弘历也算是有救命之恩,弘历对他再不感冒,哪怕不喜欢雍正的宠臣,念在曾经是救命之恩的份上,乾隆也不会对他下手的,而且李卫能干,忠诚,有眼色,有分寸,这样的能臣,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所以李卫在乾隆朝初期,应该是保住了自己的官职和地位。
历史上李卫的结局,可谓恰到好处
历史上的李卫不是什么叫花子,而是“富二代”,康熙帝时期,李卫就开始走入仕途,不是通过科举榜中,官职是捐资的,他大字不识,没什么文化,但这也影响不了李卫崭露头角,李卫能经历三朝,都能得到重用,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看似没有什么文化的李卫,他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从不含糊,他懂得民间百姓的疾苦,着重点为民着想,并且李卫是一个办实事的官,刚正清廉,秉公执法,正好对上了雍正的脾性,这点正是深得雍正的信任。
李卫搞盐政工作期间,当时沈氏就是最大的盐枭,李卫缉捕私盐贩子,在缉捕中从不含糊,断然直接端掉,当时的沈氏气势汹汹,没人敢招惹,有时还跟官兵对着干,但是面对李卫也只能认栽了,李卫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强匪,从不蹑手蹑脚,干就完了。
李卫家资巨富,他也不需要去贪,有执行力,讲义气,干事有魄力,在他治理之下,盐务治理得井井有条,匪患逐渐平息,剿灭了盐枭,官府增加了许多财政收入,维权安定,为朝廷解决了大问题,这一点深得雍正喜爱。
李卫在雍正时期,为官清正严明,刚正清廉,秉公执法,深得雍正喜爱和信任,可以说混得风生水起,在短短的几年间,李卫就凭借个人的能力,从一个五品的捐官儿,到封疆大吏。
乾隆继位后,几乎把雍正推行的新政都搁置一边了,这就意味着他并不认可父亲的治理理念,还帮叔叔伯伯们平反,说明他也是不认可父亲的为人和用人,雍正最恩宠的人,乾隆都没有给好脸色。
比如张廷玉,雍正驾崩之前,还特意嘱咐乾隆要善待他,百年之后给他配享太庙,但乾隆第一个就是整张廷玉的,不断打压,他的结局可想而知了,不过最后乾隆还是遵从老爹的遗愿,给张廷玉配享太庙。
而李卫更别说了,李卫做事的风格就对不上乾隆脾性了,在乾隆眼里李卫就是个粗人,乾隆比较欣赏有才华的人才,对李卫就不是很感冒了。李卫比较注重民间疾苦,诚亲王与百姓争地时,李卫看不惯,上奏弹劾,而乾隆觉得他这是多此一举,让乾隆感到很不安,就一直没有重用他,后来便冷淡了他。
乾隆三年,五十一岁的李卫病死,可谓恰到好处,算是得到善终,要是他活太久的话,说不定也像张廷玉一样诘难,甚至打压,结局也好不到哪里。
乾隆按总督规格赐予祭葬,谥号“敏达”。乾隆给李卫的评价还算不错,可以看出,李卫为官肯定不错的。
结语
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来只有新人笑,没有旧人的事,而像李卫这样的小人物,能从底层一步一步努力,坐到封疆大使,的确不简单,李卫虽然一生读书识字不多,但忠诚,机敏,能干,能得到雍恩宠,虽然乾隆对他不感冒,但他有过人的机智和能力,所以李卫在乾隆朝期间,是雍正几大宠臣中结局较好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