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妈说:
这阵子太难了。在支原体、流感、合胞病毒……一轮接一轮的猛攻下,好多娃都中招了,办公室几个小伙伴的娃高烧的高烧、住院的住院。家里没有老人搭把手的,就只能自己请假回家照顾娃;家里有人带娃的,坐在办公室里一颗心也是七上八下的。
最近小伙伴Esther的大儿子接连中招两回,前后加起来“失学”快二十天了。第十天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心力憔悴,不仅仅因为要照顾孩子,自己的很多工作被积压了,更因为她发现随着娃慢慢长大,入了小学以后,最费心力要去解决的是孩子情绪上的消耗。
刚好我手头有一本书,就聊了这个问题,还有不少场景化的实操方案,我就分享给了她。Esther看完之后说,觉得这本书救了她,给到她很多启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一定也会帮到很多妈妈,大家会有共鸣!
文/Esther
01
过去快一个月,我家大儿子因为感冒发烧,“失学”在家。
这段日子里,我每天的生活都像是一场战役!
有时候光是哥哥弟弟之间的一点小摩擦,就能把屋顶掀翻了!
早上起床,因为弟弟穿了哥哥的拖鞋,哥哥就用哭腔,说弟弟又穿他拖鞋了,抱怨了一通弟弟!
走到书桌前,哥哥发现他的削笔器被人动了位置,又是悲愤交加:“是谁动了我的削笔器?呜呜呜......”发现又是弟弟。
短短十几分钟,哥哥的呜咽和负能量充满了整间屋子。
弟弟垂头丧气,我们夫妻俩也面面相觑:“唉,这臭脾气说来就来。”
早晨还都只是小麻烦,放学后的时段才是大BOSS。哥哥虽然告假但还是要写作业的,于是我多少得盯着。可我还有别的任务啊,晚饭吃什么,几点安排洗漱、几点入睡,统统要操心,没有一件事是省心的。孩子能心平气和地配合着做,那是不可能的!
生病的哥哥爱耍性子,弟弟也学着越来越会抱怨!
我每天都在鼓励自己,“不能发火,不能发火!不要因为今晚孩子的情绪,让自己爆发。”然而,每天都会因为种种情况失控。
02
非常巧合地被推荐了《看见孩子》这本书,我猛然想起,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风评,据说是这两年豆瓣打分最高、被认为是最值得一刷的育儿书。立马就熬夜看起来,把它当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
是先按照书的后半部分的案例来操作,发现对情绪化的小孩真的很有效果。先分享一个最让我有启发的策略之一——
如何应对孩子的有攻击性行为的发脾气(打人、咬人、扔东西)。
书里的案例是这样的,可以说全球熊孩子都一个样——
4岁的利亚姆看到,他6岁的姐姐夏洛特从厨房里拿了一个蓝色的水杯。利亚姆大喊:“不行,我想要那个!蓝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他们的妈妈艾莉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夏洛特已经拿到蓝色水杯了。我知道你喜欢蓝色的。你今天可以用红色的或者绿色的水杯。”
利亚姆爆发了。他走到放水杯的抽屉前,趁艾莉森还没有赶到,伸手进去,把水杯到处乱扔。艾莉森走近后,他开始打她、掐她,同时还大声尖叫:“我讨厌你!我讨厌你!”
就算孩子表现得再”坏“,按照书里的说法,孩子这些行为是正常的。这些行为告诉我们,孩子在内心里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当中,而且他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于是他就表现出了任何人在面临危险时都会表现出的反应——用激烈的方式自我保护。
有个比喻可以简单地说明孩子的内心结构。
人的大脑好比一幢两层小楼,楼下的一层负责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机能,例如呼吸、冲动和情绪。楼上的一层负责更加复杂的生理过程,例如计划、决策、自我觉知和共情。“楼下”在人的幼儿时期已经发育完全,但“楼上”直到人长到20多岁时还处在发育当中。孩子“楼上”的发育是滞后的!难怪孩子深陷情绪无法自拔。
如果孩子的大脑是一幢两层小楼,那么父母就是楼梯,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楼下”(汹涌的情绪)和“楼上”(自我觉知、调节、计划、决策)连接起来。
03
OK,知其所以然,然后该怎么做呢?书里的育儿策略工具箱提供了办法。我一步步如实操作。
STEP 1
当孩子开始失控,使用这个句式——“我不会允许你……”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父母会阻止孩子继续以失控的、在孩子自己看来也非常糟糕的方式行事。
不建议的句式是:“请不要……”或“你不能……”这还是把控制行为的责任给到了孩子。这只会让孩子进一步失控,因为孩子会因为自己需要对一切负责而感到害怕,他还是不会冷静下来。
作者帮我们看到,孩子在失控的时候,他的感觉也是不好的,就像成年人不喜欢看到自己做出糟糕的事情一样。父母以“我不会允许你……”的方式介入,其实就是对孩子的爱和保护。
我想到我们家在禁止小孩一些行为时会说”NO NO”,表达的是不允许的意思,而且音节简单,连小小孩也听得懂,所以从小就用着。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大人态度的动摇,慢慢也模糊地变成“你不能......”的意思。当我用中文说出“我不会允许你……”,感觉意思更清晰,也是更清楚地告诉自己,制止孩子失控行为,这是我身为父母的权利和责任。这也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STEP 2
说出“我不会允许你……”的同时,站出来阻止孩子的失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在打另一个孩子,就用身体挡在他们中间,或用手抓住他扔东西的手,或直接抱起孩子,总之,制止他做出伤害性的动作。
就算孩子依旧怒气冲冲,这时候,坚决地阻止孩子做危险的事情是爱他和保护他的最高形式。
STEP 3
把孩子抱到一个相对“安全”(即没有可能会被情绪风暴殃及的各种危险物品)的小房间。这么做能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之火不会烧掉整座房子。
做这动作之前,告诉孩子:“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你的安全,而现在,安全的意思就是把你抱进你的房间,跟你一起坐下来。你现在很安全。我爱你。我就在这儿陪着你。”
我之前也会让小孩有calm down的时间,会建议孩子一个人待在房间或某个小角落,自己平复情绪,有时还忍不住对他强调说:“你太影响其他人了,等你平静下来,不打扰其他人了,再出来吧。”现在想来 ,这话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不能像大人一般自己处理情绪,需要我们在旁边,并明确地告诉他,我们会陪伴他,接纳他。
STEP 4
进入房间,关上门,坐在门口,让孩子无法出去。孩子会想出去吗?很可能会。你只管坐在那里,准备用手制止孩子打你或踢你,并且对孩子说:“我不会允许你打我的。”或者:“我不会允许你扔书的。”
STEP 5
与孩子沟通,不要试图讲道理,不要说教,不要惩罚,一定不要说太多。孩子正处在受威胁的状态,顾不得去处理语言信息。
注意语气和眼神。在和孩子说话之前,首先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要比平时更缓慢、更柔和。同时,你还要避免看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地板或别的东西),直接的目光接触可能会被他视作某种威胁。
说话的内容可以是这样:“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情绪有些崩溃。我在这儿陪着你。我爱你。你可以觉得生气、不高兴,没问题。”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下达指令“一起做个深呼吸”,接着做一个夸张的、孩子能够听得到的、缓慢的深呼吸。
这部分的重点是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这样的信息:“你可以把情绪表达出来,但我不会允许你的情绪造成破坏或伤害。把情绪宣泄出来能让你觉得更舒服,但不计后果的爆发只会让你觉得更难受,所以我不会允许你这样做。”
另外,孩子的语言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说出的一些特别难听的话。例如“我恨你!”“别烦我!”“你走开!”孩子实际上是在对他内心无法控制的、让他觉得受到威胁的可怕感受说话。孩子正在担惊受怕,正在遭受攻击,因而非常需要你的陪伴。不要轻易被这种泄愤的语言给激怒了。
STEP 6
到这一步还没完全结束。还需要通过讲述一起回顾,它们可以让孩子回到自己情绪失控的那一刻,同时给他关心、共情和理解,以此来把情绪调节能力的诸多关键要素与情绪失控的时刻相关联。这样一来,当情绪再次失控时,孩子就会更容易想起这些要素。
这一整套流程走完,会发现自己又收获了一个理智、平静又可爱的小棉袄(小夹克),好像刚才的情绪风暴没发生过一样。更值得期待的是,下一次孩子的情绪控制会变得更好。
04
终于收拾完家里的“一地鸡毛”后,我才开始回看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一些育儿的理念和底层原则。
我最喜欢一条原则是:相信本心是好的。
这也是这本书的底层逻辑: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就算你骂孩子“讨厌鬼”,你的本心也是好的。就算孩子不承认推倒了妹妹的积木(可明明你亲眼看到),他的本心也是好的。
相信你总是有价值的,善意的。这点对高敏感的孩子尤其重要。
高敏感的孩子特别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内耗;他们担心让自己受不了的那些情绪也会让别人受不了,担心自己的情绪会把其他人推开。这类孩子对自己的”坏“怀有很深的恐惧——他们担心父母无法忍受自己。
由于这类孩子的情绪爆发和打人骂人的表现往往源自成年人眼里的小事情,所以他们得到的回应也往往是拒绝和不接纳。父母可能会对他们大喊:“好呀,如果你不想让我帮你,那我就不帮你!”“回你的房间去,等你冷静了再出来!”“你反应太夸张了!”“一切都被你搞乱了!”(天呐,这些话我都说过)。
但是,如果高敏感的孩子所得到的回应只是父母的尖叫、难听的话或生硬的拒绝,那么他们的情绪问题就只会雪上加霜。
当高敏感的孩子情绪崩溃,这时如果你只记得一条对策,那就一定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你的陪伴”。你带着爱的、尽可能平静的、没有任何花哨语言的陪伴,无疑是你最重要的育儿工具。
你的陪伴能传达你对孩子本心的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