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10时左右,珠江医院儿科中心的24小时急诊仍在开放,数十名患儿与家长在候诊。
12月1日凌晨2时许,珠江医院儿科中心的24小时急诊诊室,儿科医生田智琛在为患儿看诊。
12月1日凌晨3点,儿科急诊医生田智琛当晚的夜班过去了5个小时,叫号系统中的候诊、返诊名单暂时清空,他终于有空查看手机消息、喝口水。之后的患儿来得断断续续,他得以在看诊间隙趴在桌上休息几次。
田智琛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科的病房医生,广州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后,他加入了支援儿科门急诊的队伍。
这两个月以来,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接诊量增至平日的2倍多,门急诊18个诊室全部开放使用,除了上午、下午门诊时间以及24小时急诊班次,儿科中心在中午和晚上也增加了专家特需门诊。相应地,儿科收费处、药房和影像检查都增加了窗口和工作时段。
11月30日至12月1日,南都记者在珠江医院儿科门急诊对儿科医护工作状态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在“潮汐”式起伏不定的就诊节奏中,医生们在看诊速度和细致程度之间寻求平衡,对医患间的认知落差尽力理解,同时也在维持诊疗秩序、应对家长焦虑的时刻锻炼着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A
“潮汐式”接诊
“有时接不上趟,有时大家扎堆”
最近的呼吸道疾病高峰中,候诊时间长、看诊时间有限总是让病人们心焦,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把就诊患儿分散在不同时间段,返诊报到系统把大量返诊看报告的病人纳入排队叫号系统,但实际情况不会总是像电脑程序一样顺滑运行,用儿科中心主任王斌的话说,“有时候接不上趟,有时候大家‘扎堆儿’”。
11月30日上午9点左右,王斌陆续看完六七个病人后,诊室突然空下来,预约的病人还未到,返诊的病人还在等报告,他等了十几分钟后,后面的病人才接上。
到10点半以后,诊室外候诊的病人多起来,每次诊室门打开都有病人挤在门边,11点半时,状况出现了:诊室门打开后,同时涌进来3拨病人,一拨是急着找医生看报告单的,一拨是之前迟到、现在来问为什么还不叫号的,还有一拨是刚离开的病人来问某种药是不是漏开了,五六个人一下挤满了诊室。
“一个一个来!返诊要去报到机器上报到一下……”王斌提高音量提醒。
可是没办法,越接近中午越忙,11点50分时,还有家长探进头,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加号,虽然无奈,但王斌还是同意了。
深夜1点,田智琛医生在儿科急诊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三拨病人同时等着看诊。一个被家长抱着的患儿还没看完,护士推门进来请他去看留观室刚打完点滴的病人,说话间又进来一拨病人,咨询是否能补开一种药物。
在门急诊,用有限的时间看完挂号的病人是基本工作要求,但接诊病人并不是“来一个、看一个”那么简单。加号的、心急催问的、回头咨询的病人时不时就会来一个,维持诊疗秩序也时时占用着医生的精力。
王斌医生的上午班有27个病人约了号,但算上做完检查检验来返诊的、加号的、回头补问各种问题的,王斌接待病人50次左右。
B
急诊急不急
高烧不代表病情重 医患认知存在差异
田智琛原本是新生儿科的病房医生,近两个月来儿科门急诊支援,除了白天的门诊,他还会每6天上一次22时至次日晨8时的大夜班。
11月30日晚上又是个大夜班,坐下开诊前田智琛打开系统,有27个已挂号病人,“按经验大约三四个小时能看完,但急诊不限号,也会一直有新的号接上来”。
到凌晨1点50分,挂号系统里的30多个病人都看完第一轮,田智琛松了口气。下一个是一名拿到检查报告后返诊的女孩,他有空跟病人家长闲话了一句“名字起得不错,和一个有名的医院同名”。
又接诊了一波病人,忙碌至凌晨3点,田智琛终于有空闲查看手机消息、喝口水。之后的病人来得断断续续,但他还是没空回值班室休息,只在桌上趴着休息了几次。清晨时他接诊了一个呼吸急促的患儿,至早晨8时结束夜班。
在这个为时10小时的夜班里,田智琛总共接诊了46名患儿。“这次夜班还算平稳,主要走‘量’,到快早晨时才遇到一个比较急的孩子,喘不上气,要紧急处理”,这个夜班的上半夜,田智琛没有碰到需要紧急抢救的情况,也没有接到120出诊任务,这意味着,他可以尽快地把候诊的病人看完,让他们能拿到药、早点回家休息。
田智琛回想,最近来看夜间急诊的孩子主要是发烧患儿,大多跟感染有关,支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细菌感染都有,大多数在检查检验后对症下药、控制病情即可,而需要120接诊或紧急抢救的病人,他最近两三个月只遇到了两三次。
他还记得,上个月一次夜班中,10点多钟时他接到120跟车任务,去看一个突然眼睛看不清的孩子,尽管救护车跑得快,但出去一趟仍是花了将近一小时,“那正是上半夜急诊人多的时候,所有家属都等得久、脾气比较大”。
另外,如果遇到病人发生过敏、抽搐甚至休克,也是急诊医生“急”起来的时候。在最近的一个急诊下午班,他就遇到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候诊时高温抽搐,他立刻进抢救室紧急处理,“该镇静镇静,该吸氧吸氧,该监护监护”,好在观察几小时 后,孩子体温平稳了。
“其实真正病情严重的不多,但很多时候‘症状’比较严重”,田智琛说,医生眼里的重症和家长眼里的“严重”往往不是一回事,在医生看来,影响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才是“重症”,而高烧只是症状明显,不代表病情重。
但医患之间认知的落差不易扭转,对孩子高烧、咳嗽的焦虑是家长脾气的导火索,如果遇到人多、候诊时间长一些,就总会有家长抱着孩子挤进来问“孩子烧到40°C了,能不能早点看”?大多数时候,田智琛只能回“大家都差不多,只能一视同仁”。
不过,他也能理解家长的焦虑和担忧,“小孩发烧到40°C,如果我是家长,我也会觉得要赶紧去医院,其实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很克制,对医院人多、排队的情况都是心里有数的”。
C
治疗室也很忙
一日两个小高峰 日工作量超2000单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的大治疗室设在儿科急诊内,集中了输液、雾化、洗鼻、理疗等操作区,家长们凭治疗单找护士进行治疗操作。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医生开出的雾化、洗鼻等治疗单数量倍增,儿科中心治疗室的护士们忙得像个陀螺。
11月30日下午3时许,一名家长抱着孩子来到护士台,交上手中的绿色单子,护士杨燕丽看了单子配好雾化药物,带着家长来到一间空出的雾化室,给孩子戴好雾化器、穿上拍痰的背心,交待好注意事项。随后,她走到隔壁雾化室提醒正做雾化的男孩“深呼吸,效果更好”。
出来后,她去查看了输液区一个患儿的输液进度,转回来时遇到一个一岁男孩被家长抱来做鼻腔冲洗的,她一边准备用具,一边确认“最近几天有没有流鼻血?”,孩子哇哇哭,同事彭文山过来,和家长一起固定住孩子,杨燕丽一手持生理盐水、一手持吸鼻器,给男孩做了3分钟洗鼻。
随后的一小时中,杨燕丽几乎没有停下来,她穿梭在治疗室不同区域,为患儿做了9次洗鼻、5次雾化,中间穿插了几次理疗,还顺手把护士台上用完的免洗消毒液换上了新的。
杨燕丽这一天上的是上午9点至下午5点的白班,对她来说,这天下午的工作虽忙碌但顺利,没有遇到情绪激动的家长,也没有遇到咳喘厉害、需要特别留意的孩子,最多也只是排队的家长发发牢骚,她们都已经习惯了。
上午10点之后、下午4点之后是护士们最忙碌的两个小高峰。11月30日,记者看到,下午3点之后,治疗室的人流明显开始增大,近10间雾化室都满员,洗鼻操作床上一直有人,只有输液区没有坐满人,护士台的治疗单开始摞起来,家长们开始排队,护士们对着单子扬声叫患儿名字,治疗室内略显嘈杂。
“四五点放学后过来做治疗的孩子就多了”,护理组长彭文山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护士们一天一般要做100多例雾化、100多例输液,加上鼻腔冲洗、理疗、中药贴敷、发放药包等其他的治疗和操作,一天的工作量超过2000单,“还好,最近院里也增派了志愿者进行指引、维持秩序,我们是团队作业,病人多了我们就运转得更快、更紧凑一些”。
专家建议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
孩子发烧,家长别动不动下猛药、别捂盖“发汗”
“当前广东省的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确实进入高发季,但从监测数据看,检出的病原体和往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进入12月后,广东进入了冬春季呼吸道疾病相对高发的时段。针对以流感为代表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公共卫生专家、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表示。南方都市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来自临床领域的中医、儿童呼吸科、药学专家,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中医呼吸科专家张忠德:对儿童体质辨证后 选用适宜的中医特色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德叔)告诉南都记者,进入流感等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后,省中医院儿科的门诊就医量也有相应的提升,因此引导公众、家长掌握好科学就医方式非常重要。“相当部分的轻症其实是可以居家应对的,只有小部分需要去医院就医。”
他从中医角度看,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后,首先要辨别是风热还是风寒,并针对性地采取对应的中医方案。“风热引起的喉咙痛、黄痰黄涕,可以用清热解毒化痰的中成药;风寒引起的咳嗽、喉咙痒、流清鼻涕,可以用祛寒解表补肺气的中成药;如果是燥咳、干咳,没有痰,就要润肺。”
“德叔”同时强调,儿童出现发热时,家长切不可过分紧张,避免为了治疗感冒发烧而伤及到孩子的根本。“许多家长孩子一发烧就紧张,就希望快速退烧,动不动就给孩子下猛药。以前一些医生习惯用激素,一天就可以把炎症或发烧控制住,但很快就会反弹,且这样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疾病恢复有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来,家长过于焦虑对孩子的身体恢复并无帮助。”
◎疾控专家康敏:流感病毒检出率为30% 流感高发季仍适合接种疫苗
由于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广东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份都会进入到一个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代表的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表示,公共卫生部门一直在通过分布在全省范围的哨点医院开展相关的监测,“南都记者的监测数据提示,广东流感发病率从9月开始进入逐步上升阶段。11月以来,广东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其阳性率为30%,其中粤北地区甲流占比比较高,而珠三角地区则以乙型流感为主。这样的分布和气候、人员流动性等因素有关。”他表示,在广东省检出的儿童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的比例已经有所下降(阳性率在5%左右),此外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也有检出。
“现在健康意识提升了,医疗机构的检测水平又大大提升,人们对呼吸道疾病的致病病原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从公共卫生角度看,目前流行的都是常见病原体,大家无需担心。”
他建议,在进入到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后,接种流感和呼吸道疾病相关的疫苗来进行预防仍然是必要的。“当前,正值流感高发季,而且这种高发态势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对之前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有效的,6个月以上的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对于儿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在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希望大家积极接种。”
◎儿童呼吸科专家印根权:儿童单纯热性惊厥 可将患儿平坦放置
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后,儿童一旦中招后往往更为令人揪心。儿童呼吸科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大内科副主任印根权表示,对儿童来说,一般而言,轻症患儿出现症状可以对症治疗,居家观察2至3天,采取居家护理、饮食改善等措施,不一定非要去医院,集中、扎堆看病,反而可能带来交叉感染。
印根权表示,儿童与成人的临床治疗有所不同。儿童脏器正在发育中,较为娇嫩,在用药时必须听从医生安排,避免出现肝肾功能损伤。“自行服用一些强烈的镇咳药,会抑制痰液排出,导致气管堵塞,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操作中,例如拍背等,也要格外温柔。”
此外,对于一些还不能清晰表达的婴幼儿,家长在护理时要仔细察觉儿童身体变化。精神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的病情,当出现长时间哭闹、烦躁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生病时,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恐慌。当患儿发烧时,尽量采取物理降温。”
儿童发热后的高热惊厥,往往令家长特别揪心,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高热惊厥是单纯的、一过性的,一般两三分钟就会缓解。热性惊厥的孩子整个病程中只发作1次。所以,当孩子出现单纯热性惊厥的时候,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可以将患儿放置平坦,远离危险物,将患儿衣领打开以避免呕吐窒息,减少声光刺激。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发热后,家长一定不要捂盖得严严实实来“发汗”。临床上,这样导致的捂热综合征往往更加危险。
◎药学专家何志超:不建议随意参照“网红药方”擅自用药
不少人在冬季罹患呼吸道疾病后喜欢上网寻求解决方案,并根据网络建议自行用药解决,这在药学专家看来是非常危险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何志超明确表示,不建议随意参照“网红药方”擅自用药。“当前,进入到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后,多种致病病原体都有感染风险,在没有明确感染的病原体之前擅自用药,可能起不到治疗效果。即便被确诊某一种感染,也需遵循专业指导用药,不建议自行服用或停用抗菌、抗病毒药物。”
以针对支原体治疗的阿奇霉素为例,儿童用药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体重、病情来调整服药的剂量、方式。对于高危人群,要及早、科学用药。而针对流感高危群体比如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等,则应该在感染后48小时内尽快服用抗病毒药物,减少重症风险。
“在流感高发季节,家中要常备药品,但无需大量囤药。可以适当备一些缓解症状的非处方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常用的祛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缓解鼻塞、流涕的药物包括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但自行服药需要谨慎。”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