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内容来自婴儿观察课程(第一期),经过改编,隐藏了婴儿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文章主要用来交流与学习。目前,《深入成人的心智——婴儿观察(心理咨询师训练)体验课(第二期)》截止报名倒数第1天(部分时段小组已满员),感兴趣的朋友抓紧机会哦。
付老师说过:“每个婴儿,都是被出生的。”
从怀孕到出生,胎儿的旅程是从一个封闭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个封闭的空间远非寂静。
母亲的心跳、血液的流动和消化系统的咕咕声为“胎儿宇航员”的失重世界提供了一个令人安心的背景。
即使身处子宫中,每个婴儿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婴儿似乎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自身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产生联系。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种形式延续到出生后的生活中。
而婴儿对空间、对环境的探索和体验,又是以怎样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婴儿家庭中的呢?
喜欢“干干”的饺子
饺子是家里的二宝,女孩,1岁7个月。
妈妈说:饺子喜欢跑,喜欢跳,喜欢扔东西。会说的话非常有限。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饺子不怎么说话,只是经常说一个词:干干。意思是饼干。
饺子喜欢吃饼干。凡是她喜欢的东西,饺子全部都用“干干”代替。饺子不喊“爸爸妈妈”,就说“干干”。
探索母亲的身体空间
观察员和妈妈在客厅里,面对面坐着说话,饺子站在妈妈的双腿间。
她看起来有些紧张,看着观察员的小眼睛里带着点陌生。饺子背对着妈妈,一直待在妈妈的怀里不肯出来,手也拽着妈妈的手。她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下,不时地在妈妈的身上蹭来蹭去,偶尔还会趴到妈妈的膝盖上。
在这个情景里,我们能感受到饺子对妈妈的身体,是非常有兴趣的。
从怀孕到出生的九、十个月里,胎儿的旅程是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从一个有水和失重的空间,来到有空气和重力的空间,从妈妈的身体里到身体外,这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婴儿观察的过程中,饺子这样一个19个月大的孩子,依然非常专注于妈妈的身体。她和妈妈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会用自己的身体不停地在妈妈身上蹭,趴在妈妈的膝盖上,与妈妈的身体链接,她在寻求和妈妈一直保持接近的方式。可能在婴儿心智中存在焦虑的因素,所以她尝试通过贴着妈妈,来寻找一些被抱持的感受。
妈妈和观察员说话的时候,注意力是在观察员身上的。此时婴儿内在其实是存在与妈妈产生心智上的互动的期待的。但当下妈妈与孩子似乎并没有除了物理接触之外的互动。
孩子这种对心智链接的期待,进而一部分转移到了饺子与观察员的链接上。从一开始对观察员的陌生,转变为了她可以拿着积木玩具和观察员互动。我们看见,饺子完全具有在身体和心智两个层面,和他人建立连接的能力。
埃丝特·比克(Esther Bick)在文献中提到,妈妈身体的原始角色,能够在婴儿出生以后,帮助婴儿在这个世界中间安放他自身。
“里”和“外”的延伸
在一小时的观察里,饺子的行动范围是很大的。包括她多次从客厅到阳台、从这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转换。象征层面上,也体现了她对于空间的耐受和掌控感。
这种空间,既是指物理层面上的空间,同时也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心智层面的空间。
饺子会在听到妈妈的呼唤时,跨过十多厘米的缝隙,从沙发直接爬到茶几上。
也会从沙发上下来,走到阳台上,打开柜子,躲进去和妈妈捉迷藏。妈妈打开柜门,然后饺子在里边“咯咯咯”地笑。反复多次。
捉迷藏的游戏其实就是孩子体验消失又重现,然后在这个反复循环的游戏中获取安全感的过程。
很有意思的是,在捉迷藏之后,饺子又从阳台回到了客厅的茶几边,就像是从“外边”回到“里边”。
饺子后来还对另外一个内在空间产生了兴趣,就是被放在茶几上的观察员的包。但她被阻止了,她被妈妈告知,不可以翻这个包。
这部分其实增加了饺子的一些紧张感,因为她发现自己好像被阻止了,被封闭在了一个空间之外,她没有办法进去的内在空间,所以,这可能会增加了她更多的紧张、兴奋,进而诱发了她更多的物理层面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她消除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妈妈说:饺子平时也喜欢扔东西。姐姐放学后,她还喜欢打姐姐,尤其是我辅导姐姐功课的时候,饺子就会抗议,很不高兴。
当饺子扔画笔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种假设的理解是与同胞竞争有关的。孩子扔掉画笔,在象征层面有可能是想要把姐姐从自己和妈妈的空间中扔出去,或者说,在妈妈的内在空间,把姐姐抛出去。
孩子说话晚,与智力有关?
不同于孩子对被抱持、被涵容的焦虑,这位母亲同样也有焦虑,但是指向的是不同的面向。
妈妈说:孩子不喜欢玩积木,可能是智力游戏太难了。
妈妈又补充说:老大小的时候,也不喜欢玩智力游戏。
在观察员的体验里,这位妈妈不断提起孩子对智力游戏的不喜欢,一方面可能是想确认孩子在智力方面是不是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想缓解焦虑的需要。
很多父母可能都会遇到关于孩子发展快慢的苦恼,比如孩子某个时候才学会走路,是不是太晚了?或者像这位母亲一样,孩子不怎么说话,语言发展好似比一般孩子晚,会不会是他智力的问题?
在饺子和周遭互动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环境的主动链接和适应性。Graham老师表示,他并不认为这个孩子不会说话,而更倾向于思考为什么她不说话,为什么这个孩子没办法表达更多。她不说话的行为本身,是否有一些意义。
正如前文所述,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
面对不同的环境和空间,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那些父母眼中孩子非普遍的表现,可能并非“问题”,但通过观察婴儿,我们也可以探索到这些行为背后,可能表达出的婴儿心智层面的意义,从而更深地理解婴儿。
婴儿观察的学习会打开一个视角,去聚焦婴儿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关系中的发展,并试着去理解婴儿行为和潜意识意图。 第三期的【婴儿观察课程】招生也即将收官,有兴趣的朋友可添加下方小助理了解。
●有弥联合心理2023下半年课程重磅上线●
《深入成人的心智——婴儿观察(心理咨询师训练)体验课(第二期)》
!!!报名最后1天!!!
需要报名的学员抓紧时间下方扫码
—————☆阅 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