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啥都能听懂就是不开口,咋回事?详解儿童各阶段语言发育特征

母婴育儿2023-12-29 09:05:47橙橘网

孩子啥都能听懂就是不开口,咋回事?详解儿童各阶段语言发育特征

当宝宝第一次开口喊爸爸妈妈的时候,每个父母心中一定都充满着难以言语的幸福。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在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和学习语言,但宝宝从“咿咿呀呀”到“伶牙俐齿”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根据幼儿的不同成长期特点,有目标、有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锻炼。这是一个科学又漫长的过程。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分为“语言接受”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论指出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两个敏感期”,即:“听的敏感期”和“应用语言敏感期”。



第一个是“听的敏感期”,从出生开始,大约持续到3岁。宝宝从出生后就开始反复接触语言刺激,慢慢从依依呀呀的发音,到单个字的重复,最后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绝大部分孩子能够在3岁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变,因此我们说0-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语最迅速的时期。在这第一个“语言敏感期”里,孩子无意识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语言,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语言发育是以“接受”为主的。

第二个“应用语言敏感期”,从3岁开始,持续到大约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此时孩子不仅词汇量明显增加,而且掌握了一定量的语音、语法和口语等。这个阶段的孩子善于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内心,还喜欢对事、物予以“评价”。

这篇文章,若兰妈咪就为大家分享一下0-6岁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在这几个阶段中,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01前语言期(0~1岁)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

婴儿大约在4个月时,开始观察说话人的嘴唇动作,还试着模仿;6个月时,就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如“baba、mama”;9~10个月时,宝宝不仅能够听懂你常说的词语,而且已经可以主动地叫“妈妈”了,也很喜欢模仿人发声。



1岁之前的孩子,他们的“语言”除了哭声,基本上只能发出“啊……”、“呀……”之类的音,偶尔冒出“BABA”和“MAMA”的音或音节。如果父母想和这个阶段的孩子作语言的交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这时候宝宝还不具备语言交流的能力,但在这一年里——宝宝出生的第一年里,宝宝也在默默地为语言的产生做着充分的准备。这一阶段正是宝宝语言的准备期,也就是“前语言期”。

作为父母,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前语言期”,它为宝宝今后语言的顺利习得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促进宝宝语言产生的最佳时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在这个时期对宝宝有目的的进行语言准备的训练,以便在婴儿期就能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影响。



当然,肯定有家长会说“孩子还什么都不会说呢,该如何训练啊”?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知道1岁之前的孩子,正处于“语言接受”的阶段(实际上0~3岁的孩子都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无意识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语言”。

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在适当的时间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广播、故事、诗歌等,都有助于幼儿无意识地吸收语言并发展语言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多聆听自然的声音(比如:桌椅的拖拉声、玻璃的敲打声、人走路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小鸟的鸣叫声……),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会辨别语音做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可以和宝宝作单方面语言交流的机会,多和宝宝说话。在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可以吸取词语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同时,语言与情感紧密相连,所以父母在此时期首先要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比如:在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出外散步等时候要对孩子说:宝宝,我们现在在吃奶,妈妈给宝宝换尿布,我们在散步,我们看见红花,那是松树等。这样可以给孩子树立交流的榜样,给孩子示范正确语法,教给孩子谈话规则。



02语言期(1~3岁)

通过第一年的积累,在正确的教育下,1岁的孩子可以说出爸爸、妈妈、姨、奶、抱”等5-10个简单的词,常常用一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还能够对简单的语言要求作出反应,这也就意味着孩子正式进入“语言期”了。

1、1岁~1岁半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1岁的时候(早一些的可能是6-9个月),就已经会叫“爸爸、妈妈”等称谓了,怎么之后就再也“没动静”了?

也有的家长会很着急的问:我家孩子现在大人说什么,他都能听懂了,就是一直不开口说话,到底咋回事?

这样的情况,若兰妈咪也曾经历过。若兰不到1岁的时候,就可以叫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等称谓。但是,从那之后一直到19个月,也基本处于我们说什么她都能听懂,但基本上不再开口,会说的词汇量基本上“再无长进”的状态。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儿童在学习母语时,普遍会经历一个大约一年的语言沉默期。这个时期(6-18个月),儿童主要通过听和观察,去理解语言并积累词汇,而不是开口说话。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儿童就会开口说话,而且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的词汇量往往会让父母吃惊。

在这个阶段,父母们除了日常生活中多和宝宝交流(这里的“交流”主要是父母讲,孩子听),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儿童读物,为孩子朗读,或给孩子讲故事。

另外,父母要演示在同别人谈话时注意别人的眼睛和嘴,这样一方面是使孩子明白目光交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2、1岁半~2岁

大部分的孩子,在1岁半左右,开始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在这一时期,在孩子能用一个字或片语来表达许多不同的情况,或用不同的字表示相同的意思。比如孩子说:“妈妈,走。”其中有“妈妈,离开这里”“妈妈回家”或“妈妈,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要依情况而定。

因此,父母适当的“解码”,以完整地语句说出,并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说话的嘴形,是帮助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很重要的态度。



另外,1岁半到2岁,这是幼儿学习名词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将感受到“万物皆有名”,而且常常会指着周遭的事物问“这是什么?”

在幼儿的世界里,没有所谓难与易之分,虽然有些名词在发音或字数上会让成人觉得较难,但只要一再为幼儿 重复,他将记在脑海中,当幼儿的发音器官发展完毕后,孩子会像连珠炮一般说个不停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非常温暖、轻松的说话环境,不要不顾孩子的情感,强迫孩子说话或表演。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虽然孩子可能并不一定当时重复,但他会记住,下次可能就会正确地说了。



3、2岁~3岁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2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就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般。

语言模仿是“语言敏感期”的一个重要的开始。最早,孩子是对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模仿。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发现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意思,所以他们就会重复的地说一句话,甚至发现同样的词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甚至有的孩子还会纠正大人哪里说错。

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始由单双词句向完整词句发展,能简单复述大人给他说的短小故事,经过练习能背诵儿歌或短诗。但由于发音器官不完整,会存在许多语音错误。

这时期,孩子已经能用语言与他人交谈,知道怎样问和回答问题,学习掌握语法和语义,懂得讲话要轮流进行。在这个时期,家庭成员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而不要总学孩子使用像吃面面、坐车车这样的“儿童语言”。



2岁半以后,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友伴关系也随着形成,会使用主文和从属文的句子,也有我的概念,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愈来愈正确,更能叙述不在眼前的事物。

这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接触,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演一些小戏剧或过家家,使孩子学习体会别人的角色;可以让孩子充当家中的信息传递员,如告诉爸爸我们马上就可以吃饭了,对妈妈说还有5分钟电视就开始了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当小领导,由他教你怎样做某事或指示你干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便让孩子看到语言的效果。



3岁左右,宝宝的词汇量达到800~1000字,并对语言有了一定理解,说话内容开始丰富,能完整的描述事件,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够和大人进行完整的对话,会自己故意重复说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词逗笑,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有的还能生动的说出有趣的情节。当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让孩子把今天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事情告诉爸爸妈妈,他会绘声绘色的描述,少数孩子还能加上自己的评价... ...

此时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喜欢抢话、告状、管闲事,模仿大人说话的用词和语气并运用到自己的交往中。这一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平时的措辞语气。说话声音不要太大、太跋扈、太伤人或口心不一,这样会使孩子对语言的作用产生不良印象,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语言障碍。

宝宝提高语言能力,关键在锻炼!所以,在宝宝学习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父母要引导幼儿与成人、同伴自由交谈,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经验。幼儿有时在交谈中表现出结结巴巴,这可能是由于幼儿不知该用何词或意欲选择更好的词汇,偶尔的停顿可能正是他思考的过程,切忌在一旁督促,以免给幼儿造成紧张心理哦!



03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4~5岁)

4岁左右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词汇量增加(4岁孩子词汇量可达到1600~2000字),口语表达能力迅速发展。当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我们会发现他就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说”了,而是对文字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会更早一些),常常会指着某处问:“这是什么字?”这些都是孩子渴望识字的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了。

这时,爸爸妈妈要抓住语言发展敏感期和黄金期,把文字适时适量、巧妙地教给孩子,来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比如:用识字积木、识字卡片或图画书等形式,帮助孩子进行语言学习。另外,家长要适当地对孩子进行阅读训练。父母也可以收集孩子的照片或剪下一些孩子有兴趣的图案做成小书,是引导孩子进入阅读最佳的材料。当然字数不要多,语句的设计要简单、扼要、有趣。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在这个过程中既应有父母帮他们念故事,还应有他们自己根据画面,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讲述。这些不仅可以增加孩子语言词汇量,还是孩子获取外界信息、训练思维、发展想象的重要手段。



04应用语言敏感期(5~6岁)

5岁以后,宝宝的词汇更加丰富,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有所加强。可以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已经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因而,其言语表达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也比以前加强了,在行为方面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6岁左右,宝宝不仅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会表现得大胆、生动、有感情,并喜欢在讲话过程中配合做肢体动作。喜欢听故事、笑话,也喜欢读故事,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会初步归纳主题,比如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意思;具备比较成熟的语法知识,会询问抽象词语的意义并尝试运用;能使用语言描述过去和未来的事件;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意思是说学习要能应用于实际,孩子学习语言也同样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在这个阶段,父母可多让幼儿创编故事、进行情景表演,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节目,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增加幼儿应用语言的机会。

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增加孩子词汇量。在这种谈话讨论过程中,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潜词造句,措词既要准确又要形象生动,并且思路要清晰。父母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真正寓教于生活之中。

总结:爸爸妈妈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这个促进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此时家长如果能适时指导,提供给孩子说话、练习或听的机会,适当对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孩子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