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国家线发布,我曾经说过,考研分数线会稍有降低,比去年降10分以内,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啪啪打脸,分数线不降反升,找谁说理去?
我预测今年考研国家线下降,有三大原因支持:
第一个原因: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38万,相较去年减少了36万,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第二个原因:考试题目整体难度大。
今年的数学、英语、西医综合、管理类联考以及心理学等科目的题目难度较大,题量也偏多,很多考生反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尤其是英语和数学,英语偏难,考生吐槽:“外国人也做不会!”数学更是“难到要爆炸!”且数学计算量多,错题的几率就会大。
第三个原因:今年弃考人数较多。
据估计,今年的弃考人数在60万上下,实际参考人数少于400万。
不单单是我,很多知名专家学者也都预测今年分数线会降。
结果今年考研分数线普涨,除了被打脸之外,我只能说考研越来越卷,越来越像高考,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了。
今年学硕类专业涨幅较大,比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农学等学科分数线涨幅都在3-5分左右。
专硕类专业也在上涨,比如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兽医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分数线涨幅在1-3分,增幅不如学硕专业明显。
再比如会计和审计,涨了4分,哲学涨10分,经济学降8分,法学涨5分
教育专硕不变,文学涨2分,历史学涨9分,理学涨9分,医学涨8分,管理学涨7分,会计涨4分,工学,农学,艺术学不变。
总体上看,只有少数专业的分数线下降,还是小幅下降,如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分数线出现小幅回落。
医学类分数线依然居高不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连续多年分数线位居前列,能看出来医学类专业考研难度大、竞争激烈的现状,这有点像高考。
新兴交叉学科呈现明显涨势: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涨幅明显。
这更像高考报志愿,考生们知道哪些专业热门?哪些专业更容易就业?就会往哪些专业里扎堆。
我认为国家线公布后,下面的时间才是关键,研考人紧张的时刻到了,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过了国家线不等于进入复试。
什么是国家线?国家线是考研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线,过了国家线不等于就进入了复试,因为各院校还在国家线基础上划定一个院校线,只有进入院校线,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院校线是根据这个院校当年招生人数、报考人数、过国家线人数及复试人数比例等综合因素确定,对于总分和单科均有要求,一般比国家线高或者持平。
另外还有一个专业线,因为专业都有热门冷门之分,所以每个专业的录取都会自然形成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通常将某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称为专业线。
研考生要跨过国家线,院校线和专业线这三道门槛,才能成为一名研究生,太不容易了!
第二,进入复试,也不能松懈,要尽全力准备。
如今复试差额比例很高,所以最终的录取线和院校线并不完全相同。所谓差额复试,就是在录取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再选取定额的人数。
比如该院校拟录取10人,那他们就会让15甚至更多人进复试,然后按照成绩由高到低选前10个人,剩下的淘汰。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差额淘汰比例为1:1.2,生源充足的院校专业可适当提高该比例。
所以复试中一定会有人落败。现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松懈,尽全力准备,不要浪费了自己好不容易考出来的初试成绩。
第三,目前考生有三条路可走:
一是进入国家线和院校线后,准备复试。
二是没有过目标院校的复试线,但是过了A区或B区国家线,准备调剂;
三是如果总分或者任意一科没有达到国家线,考虑二战或者其他出路。
第四,没能进入复试的同学,如果不打算再战的话,那就积极联系调剂。
调剂志愿填报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排名,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多浏览各高校研招网,多比较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和去年录取情况,尽量选择成功率更高的。
时间把握要快。有的学校调剂系统开放时间比较短,错过了可就没机会了。所以要随时关注目标院校的调剂通知和系统开放时间,第一时间提交调剂申请,抢先一步。
书面材料要用心,沟通要积极,面试要全力,建议至少准备2-3个调剂备选院校,综合考虑学校声誉、专业匹配度、导师科研实力、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因素,择优填报,一切以提高调剂成功率为目标。
第五,调低目标,争取调剂成功。
我认为,如果调剂时选择冷门专业,调剂的希望就大。如果要往西部调剂,最好是调剂那些相对重点高校,211之类的。如果将来不读博的话,那就果断调剂到专硕。
希望研考生马到成功,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