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Kimi大火的刺激,国内大模型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我有多长”的比赛了。
在Kimi 目前200万文本长度打底的情况下,其他各家没个四五百万打底,都不好意思见人了。
比如360那个“智脑”,号称能处理500万字长文本,而百度稍微低调些,打算下个月开放200万-400万的长文本能力。
最狂的是通义千问,直接升级到了1000万文本长度,成了全球文档处理容量第一的AI。
但是,“越长”就真的“越强”吗?
在长文本方面,想成为真正的“大家伙”,可不仅仅只是把所有知识都灌进肚子里就行了。光是囫囵吞不算啥,得能穿针引线,理解和应用其中的内容、知识,才能帮用户解决真正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不妨先拿通义千问这个“出头鸟”来开开刀,用几个最为常见的长文本任务,好好拿捏一下这上千万的文本能力,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01 三大考验
1、新闻摘要
今天咱们要干的第一个长文本活儿,就是最常见的新闻摘要归纳。
因为那些媒体搞的大新闻啊、深度调查啊,为了把事情说透彻,堆砌了一大堆事实、数据、例子,文章就贼拉长。
现在呢,咱们得把这些长文章浓缩一下,简单直白地说说重点。
在这里,我们选择的文章,是36氪的文章《卷进前1%,谁能拿下新药出海下一个百亿美元交易?》
首先来看看通义千问的表现。
从这个总结的结果来看,通义千问基本覆盖了文章的主要信息点,并简要地对每个要点进行了摘要,行文还算流畅。
但是,仔细看下来,这样的总结长度较长,缺乏清晰的层次结构,用户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归纳要点。
此外,其在总结时,很多地方是直接摘录了原文的风格,没有对内容进行高度压缩概括,效率相对较低。
接下来再看看kimi的表现。
相较之下,Kimi的总结结构层次分明,将要点分为多个方面进行陈述,使得用户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框架和重点内容。
同时,从覆盖面来看,Kimi总结的要点一共有9个,涉及了出海形式、创新要求、BD对比IPO、长期发展等核心内容,反映了对文章信息的更全面梳理。
而通义千问的总结虽然内容也算完整,但遗漏了一些重点,比如没有涉及创新和专利、国际化能力等等等。
2、研报分析
如果说,对长篇新闻的总结,体现的是大模型在长文本方面的主旨概括能力,那么接下来的研报分析,考验的则是在长文本下,大模型推理能力的表现。
在这里,我们上传了一份长达60页的企业研报,来分别测试通义千问和Kimi的表现。
这份研报这份研报主要包括了一家名为元隆雅图的企业的业务战略、财务表现、以及市场前景。
在测试中,我们要求通义千问对该企业在AI时代可能具有的潜在优势进行分析。
从结果来看,虽然其生成了一段“看似”详细和具体的答案,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回答,在很多要点上,都是比较重复的。
例如“IP资源智能化运营” 与“IP资产数字化转型”,以及“新媒体营销智能化”与“一体化营销服务升级”,这些实际上都可以合并成一个点。
那相较之下,Kimi的表现怎样呢?
可以看到,Kimi所分析出的要点,明显比通义千问范围更广,维度更多,并且每个点都直击主题。这点在进行长文本分析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短文本来说,集中精力、深入挖掘一两个重点就可以搞定。但长文本就不一样了,首先,长文本内容丰富、层次繁多,单一视角显然是捕捉不了全貌的。
再者,从概率上说,切入的角度越多,区别度越大,碰撞出新思路和想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也很符合某种智能的“涌现”规律。
3、小说阅读
最后,咱们再来个有点挑战的。
这不像之前某些简单的测试,光让模型复述下小说情节就完事了。还得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咱说的特殊文风,把情节重新讲出来。这考验的就是一个指令遵循能力。
这里,我们选择的是科幻小说《沙丘》
我们的要求是:《史记》的风格,概述《沙丘》的主要情节。
虽然通义千问在刚开始时,勉强保持了相应的文风,但从第三段开始,整个文风又变成了现代文,没能一以贯之地保持。
可以看出,在这一回合,Kimi几乎完胜,不仅情节叙述得更为完整、详细,而且几乎从始至终地保持了接近《史记》的叙述风格。
这显示了Kimi在阅读长文本时,强大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指令遵循能力。
02 跟风与内卷,救不了国产大模型
可以看出,在长文本方面,Kimi无论是总结能力、分析能力,还是理解执行指令的能力,目前都把通义千问给压下去了。
以通义千问为代表的这类国产大模型,一上来就号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文本长度,结果在实测中搞出了“长文本室温超导”的感觉,这说明了,长文本这事儿,还真不是“越长越强。”
之前,对于文本窗口的长度,月之暗面的CEO杨植麟就表示:“不能只提升窗口,不能只看数字,今天是几百万还是多少亿的窗口没有意义。你要看它在这个窗口下能实现的推理能力、the faithfulness的能力(对原始信息的忠实度)、the instruction following的能力(遵循指令的能力)。”
换言之,只有在这些核心能力方面展现出了真本事,你的长文本能力才真算数。
倘若不好好修炼“内功”,对“片段级递归”、“相对位置编码”等一系列重要的模型机制不够谙熟,只是打激素式地增加文本长度,最终的结果,除了跟风式地蹭蹭热度,徒增些内卷的负担外,对中国大模型的发展实无裨益。(来源:AI新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