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说的降息不是10月份不少中小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降息,而是央行会把自己的政策利率下调的降息。
接下来推动降息的动力主要有两个:
1)经济现状+央行最近的态度,决定降息势在必行;
2)最近人民币升值,为降息打开了空间。
1
要弄明白降息,必须要深刻地理解降息的源动力是什么。
大部分人以为降息就是是存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下调→我们看到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利率下调。
事实上,这三种都只是降息大背景下我们看到的现象,它们是结果。
而什么时候会降息什么原因会推动降息,从来都有且只有一个逻辑:
实体经济创造不出很高的收益率。
它才是推动利率会不会继续往下跑的源动力。
所以,每当经济压力大市场收益率很低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降息的声音。
但是我们还要明白每种降息的逻辑出发点却并不一样,其中:
央行把借给银行钱的利息降低(政策利率降息),目的是确保经济存在正收益,防经济塌方;
银行把贷款利率降低,属于没肥肉吃的时候吃蚂蚱也行;
老百姓把收益预期调低,努力寻找风险很低收益相对更高的资产,纯属无奈之举......
如果拿最近存款利率下调说还会降息,等于直接把结果当结论,对投资和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没有“新信息”。
而今天我想说的降息是从本源和实用主义角度分析:新一轮降息,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2
本源上刚才也说了,实体经济创造不出很高收益的时候才会有降息。
现在啥情况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距离上次降息,经历了8月、9月的经济平稳期,10月、11月高频经济数据再度显现疲态。
就比如对经济反应特别敏感的PMI,10月不及预期,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4,非制造业PMI为50.2,两项数据也都是低于预期。
经济活动又再度收缩。
这说明我们的实体经济创造的收益率还是在往下跑的。
有意思的是,这次央行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通胀的看法也不再提年内冲击1%,而变得“谨慎乐观”。
相比于二季度“物价有望触底回升”的判断,三季度原话是这么说的:
“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内需持续改善,物价上行动能将进一步积蓄……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物价短期还将维持低位。”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内需的复苏的压力依然艰巨,意味着商品价格很难上升,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也将“维持低位”!
以上两点都是宏观下降息的源动力。
3
微观上暗含的降息逻辑,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开辟的专栏也表了态。
主要有两点:
1)“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提升市场基准利率的公信力……增强LPR 对实际贷款利率的指导性”;
2)“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好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这两句话官话听着费劲,我给你翻译一下。
第一点就是要提高利率传导效率,不能我央行给银行降息1%,你银行给客户贷款的降息幅度小于1%,公信力小了,岂不是打我脸?
第二点涉及内容很多,但关于利率定价问题说白了就是:你银行在有抵押物的情况下给别人放贷的利率竟然比别人凭一张脸发债筹的钱成本还高,没有道理,要规范!
这就意味着,贷款利率还会下降,并且要跟公开发债借钱的利率趋近。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央行借给银行钱的利息(MLF)下调了25bp,而银行给客户贷款的利息(LPR)下调了10bp—20bp。
压降银行效率的降息空间还在。
另外,反应未来利率趋势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也开始继续下行......银行贷款利率岂有不降之理?
4
有人可能还会担心人民币受得了受不了。
他们觉着美国刚不加息给我们创造的人民币升值空间会因为降息而再度葬送,对外“变毛”不符合9月央行表态。
我想说的是,我恰恰觉着这轮人民币升值是在为降息准备的。
人民币从7.3一路狂飙到7.1附近,不少人都觉着是美联储不加息带动美元指数下跌造成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
央行继续干预功不可没。
11月,央行让国有大行通过掉期工具买进了大量的人民币,人民币日成交量从原来的每天130亿美元飙升到180亿美元,这才是人民币升值异常迅速的重要原因。
当然,美联储确定不加息导致的美元指数下跌只是给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东风,而能否用好东风,用火攻破除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则需技术。
纵观今年央行从8月份强力干预人民币开始,先后动用逆调节因子、抛美元、限制人民币流出都没有把人民币搞升值,而这次把握住美元下跌的节奏,通过海外买人民币成功的扭转了市场情绪。
不得不说,这股东风借的恰到好处。
可若想一举拿下曹营,还是需要降息把经济循环打通,经济好人民币才具有持续升值的动力。
之前文章中也多次说,当内平衡(保经济)与外平衡(保汇率)双向失衡的时候,内平衡才是关键。
如今,外平衡有所恢复,岂有不为内平衡服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