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大家比较关注的“第一学历成了我的伤疤”上了热搜,一个本科双非的学生,虽然研究生名校,但是“本科双非”就像咒语一样,总是会成为他的羁绊。
有网友评论说,“双非有案底,大专坐过牢”,点赞上千。
也有人说,第一学历是隐形的,需要个人去冲破。
这个社会是否存在“第一学历歧视”?
专家、教育部早就公开聊过这个问题,表示用人单位不允许歧视第一学历。
一个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会不会看第一学历?
我觉得不看第一学历,才是不正常的,肯定会看第一学历,因为在不能全方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用人单位只能看学历。
一个岗位有20人投递简历,如何才能筛选出最后的一个呢?
20个人当中有10个本科生,10个研究生,而10个研究生中有5个本科、研究生均是名校,另外的5个是本科双非。
为了节约时间,公司会让5个人来应聘,会让哪五个人来应聘呢?
说白了,这份工作,这20个人都能做,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这20个人的简历除了学历不一样,其他也并没有亮点。
如果你是人士,你会怎么选择?
选择那5个本科名校,研究生名校的人来面试,才是最合理的。
所以不管专家如何呼吁,都是无效的,没有办法,每一个职位发出去,应聘的人实在是不乏高学历。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第一学历歧视”吧。
解决这个问题,靠消除是不可能的,去主动消除“第一学历歧视”的人,只有自己。
如果这20个人当中,有一个本科生,他的简历上除了学历平平以外,工作经历,或者是个人经历是有亮点的,他同样有机会。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吧。
本科生凭什么赢得了专家的青睐?
认识的一个朋友,本科毕业,甚至不是研究生,且并非名校。
在学历方面他毫无竞争优势。
可是他现在就职的单位招聘门槛是“211、985”研究生,有了这个学历,才有机会接到这个单位的面试电话。
他是本科生,能够挤走其他名校研究生,因为他打的是有准备的仗,他靠着过硬的实力,过硬的技术,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一下子就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当然了,他在见到专家以前,经历了7年的准备,这7年他干了三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他职业生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他来言都是有增益的,这些都清楚地写进了他的简历。
从大学毕业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想去哪里工作,为了这个目标,他踏踏实实努力了7年。
给他面试的专家直接表示:这就是我们想要用的人,他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直接上手,不用培训,比那些名校研究生好用多了。
你得让人看到你的价值,对方才愿意接受你,毕竟公司招人,是为了给公司创收,如果平平无奇,那公司招人的标准自然是学历。
有人说这是个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一不是天才,二没有门路,他就是来自底层的人,甚至是一个头脑不够聪明,学习成绩非常一般的底层人。
如果非得说他是个例,那只能说他的目标明确、专注力好,为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了7年,这算个例?
如果这算个例,只能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有目标,没有坚韧的意志,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吧。
向前看,不要向后遗憾
朋友并不忌讳谈学历,他说:我也希望自己是名校毕业,可是这已经无法成为现实了,不是吗?既然“我是双非本科”已经成为现实,抱怨、遗憾一点用都没有,那不如给自己定个目标,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即便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也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进步,当你的价值越来越多的时候,向你伸出橄榄枝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读书的时候,我们努力向前,希望能够进入好一点的学校,这种希望到迈入某所学校以后就可以停止了。
不要去幻想,也不要去遗憾或者抱怨,因为要做的事情真的还有很多。
结语
最近带女儿看了一个绘本,是鼻涕虫和蜗牛的故事,鼻涕虫看到蜗牛身上背了一个房子很羡慕,并向蜗牛表达了这种羡慕。
蜗牛说:不要羡慕,想要房子你就自己去盖房子。
鼻涕虫就开始了“盖房子之路”,它盖好的第一套房很漂亮,很宽敞,蜗牛也想要这样的房子,蜗牛很嫉妒,但是它却嘲讽房子没有厨房。
鼻涕虫继续盖房子,它又建造了有厨房的房子。
蜗牛就更羡慕了,开始嘲讽它的房子没有洗手间。
鼻涕虫继续盖有洗手间的房子……
就这样鼻涕虫盖了很多房子,而蜗牛呢,只是羡慕遗憾嫉妒,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鼻涕虫最初一无所有,但是后来它通过努力变得很富有,蜗牛最初身上还背着一个房子,可是因为总是抱怨、羡慕,却没有目标,到最后它只能躲在阴冷潮湿的石头下。
这个故事和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是一样的,没有好的学历,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个人努力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选择权才会转移到我们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