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朋友圈竞技似乎比往年更激烈。一方面,州外游几乎成了标配,东岸的跑来加州,加州的跑去纽约,波士顿,要么扎堆出现在迈阿密,寒假如同留学圈的春运,在北美上演亚洲动物大迁徙。留在学校或者本城市过寒假的,甚至不敢发朋友圈。另一方面,无数蹦迪男女在屈指可数的电音现场相逢于异乡,拉斯维加斯,纽约,洛杉矶,迈阿密,不同的人发着近乎一模一样的Instagram Stories。从感恩节开始,我总结了2023到2024年留学生过冬的几个新姿势,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你的影子。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今年的寒假又热闹非凡。
一如既往,坎昆是当代留学圈最爱的目的地,没去过坎昆,根本不敢说在美国留过学。
你打开Instagram,玛雅金字塔,taco摆盘,Cancun定位配上比基尼大长腿齐刷刷出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坎昆地导转行当微商。
除坎昆外,古巴成为留学生寒假新宠。不屑在坎昆上演异乡喜重逢,却又对中美州的阳光无法招架,于是选择参观这个停留在70年代的国家。
几天后他们发现,这座城市除了五颜六色的老爷车和五颜六色的楼以外,什么都没有,连个手机信号比摇号还难。
深度拥抱大自然的留学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人出现在自然风光中,去阿拉斯加追极光,去夏威夷爬山、吹海风,去优胜美地登高,去大熊湖滑雪。
近年来,这种拥抱大自然的风潮似乎被小红书博主盯上了。你知道的,一项活动但凡被小红书博主盯上,这项活动基本算毁了。
现在当你再打开小红书,出现在屏幕上的不再是自然风光,而是各种各样的人穿着衣不遮体的衣服,在森林、小溪或湖边搔首弄姿,有种街边太卷了,要换个地方站的既视感。
与其相匹配,自驾游的人数显著减少,也有可能大部分的时候不发,忙着开车,以及在1号公路上张开双手拥抱微风。
经历社会再教育后,寒假期间,喜欢剁手的人群冷静且克制,不再像以前一样扎堆晒包包,也不再社交媒体上抱怨自己刷爆信用卡,他们大多变成了在夜店里摇头晃脑的存在,寒假大多聚集在纽约,洛杉矶,迈阿密之类的蹦迪大城。
本以为远离读书所在的地方就能远离drama,没想到音乐节的路线高度重合,酒店转角遇见课友的情况十分常见,频频上演故友喜重逢。
到了圣诞节的时候,他们又会不约而同出现在纽约,聚集在洛克菲勒广场最大的圣诞树下,用手机记录纽约市长为圣诞树点灯。到了跨年夜,他们又会齐刷刷出现在时代广场下自拍。
除了到处玩的朋友们,还有一些身披毕业绶带和学士服的人,天天在Instagram刷屏,这些人里可能只有10%是提前毕业的学弟妹,90%的人是蹭别人的学士服出来摆拍来玩的,或者是蹭别人的合影,以表示亲近。
如果关系足够好的话,经常会发生类似“一个人毕业,七个人发朋友圈”的盛况。这些时候,不少校友也会转发朋友圈推送刷存在感,发出类似“故地重游”“看望bro”的声音。
这是小圈子里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母校毕业礼,毕竟是流量高地,不占不行。
其实在寒假里,还有一小撮人,不怎么发朋友圈。他们集中出现在备考GRE的人群中,寒假日常是延续放假前的生活状态:上课,刷题,背单词,转发锦鲤。
还有一撮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未必是在备考,很可能只是穷到没钱出去玩,寒假的日常是躲在宿舍被窝里看《武林外传》,顺便出门买个奶茶,不干别的。
这些留守在村子里的人可能真的需要别人的一些关爱,因为他们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有可能是一条求救信号。
在组团出去玩的人群里,许多人会自发组成出游团,在这些团中,一般只有一个人负责租车、订机票、找餐厅、制定攻略,剩下的人负责当傻逼。
有的人在寒假结束后几乎当不成朋友,可能是谁睡过了行程,也可能是谁耽误了一群人的飞机,寒假出游是留学生的矛盾温床。
当然,也有合拍的驴友,在假期结束后喜接联姻。
留学生寒假的社交媒体大赛,年年都有,所幸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修晒炫变得越来越少。
旅途中的人也不再刻意刷屏,在家冬眠的也不再发出酸人的言论。
无论是异乡聚首还是足不出户通过社交媒体游遍世界,当我们不再为发布社交媒体而发布社交媒体的时候,那么可能就是最好的状态。
本文系原创发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