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不久先生因为设计大赛获奖,拿到了一些奖金,得到了一个证书,4岁的女儿煞有介事地说:“妈妈,我和爸爸经常得到证书诶!”
我不忍心打断她的好心情,点头称赞,说她很优秀。
实际上呢,她的确有很多证书,但是证书无一不是花钱买的,就是参加英语比赛,也都是花钱参赛,一年年长大,让她参赛的热情逐年递减。
证书当中,美术相关的最多,但是每一个证书、奖杯,都是花钱买来的,孩子只要随便涂鸦,父母交钱,就有证书。
花钱买来的证书,有什么意义吗?
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因为学校的活动,我是不会花这些钱去买证书的,好在钱不多,几十元,花了也就花了,孩子领奖的时候还是蛮开心的。
诈骗团伙利用家长攀比心理,诈骗1400多万
网上有一句话说是,孩子和女人的钱最好赚。
这话一点不假,我们一年的开销基本都是在我和女儿身上,女儿占大头。
不过我还是相对较为理智的,比如说英语比赛,到了省赛阶段,参加一次比赛就是几千元起,到了国赛阶段,价格就更高了,所以到省赛就截止了。
也不是说孩子毫无进步,但是会考虑性价比,孩子进步的程度和花钱的多少,如果只是为了花上万,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孩子没有实质上进步,那这钱还是别花了。
央视报道了江苏的一个团伙诈骗事件,诈骗对象就是这些家长们。
团伙虚构出“少儿艺术之星大赛”,把参赛的孩子的作品做成链接,让家长们转发朋友圈拉票,有了一定的热度之后,开通刷礼物的功能。
利用家长攀比的心态,引诱家长充钱刷礼物,刷的越多,孩子的分值越高,而最后孩子的排名和这个分值直接相关。
这个团伙举办了所谓的“比赛”2500多场,有上万名学生参加,团伙的收益1400多万元。
果然是孩子的钱好赚,人们千防万防,虚荣心、攀比心作祟还是没防住。
好在目前已经被查处。
转发拉票拉出来的名次有意义吗
如果说因为担心别人都有,自己的孩子没有,所以也花钱去买一个证书,我还是可以理解一点的,适可而止吗,毕竟孩子还小,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觉得自己“不一样”。
现在一些高端的玩法,就是利用了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很优秀的心态,引导家长攀比,家长陷入其中,被骗了,都还洋洋自得,认为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团伙并没有举办全国比赛的资格,所以被定义为“诈骗”,其实一些具备举办全国比赛的机构,所谓的比赛,也是要父母花钱,并且是花大价钱。
还是希望家长冷静下来,想一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拉票、刷钱,得到的名次,到底有什么意义?
一点意义都没有。
孩子并没有进步,这些奖项也不会被认可,对于孩子升学也没有任何好处。
如何看待孩子求学阶段的各种比赛
我们家女儿正在幼儿园中班,其它比赛尚未涉猎,只有一项英语比赛,“某之星”英语比赛,全国范围内的,上文也提到了,去年参赛,省赛之前都是免费的,资料费是自费的,资料费就是题目,比如说从10个小故事里抽一个小故事,这10个小故事就是“资料”,费用在200元左右。
到了省赛阶段,初赛开始就是付费的,另外还有住宿费,加起来在2000多元。之后会越来越高。
今年的套路变了,初赛免费,复赛开始资料必须购买才能参加,资料费199元。
我之所以去年让孩子参加了,今年又让孩子参加了,并不是觉得200元买几段稿子有意义,是觉得孩子背诵稿子的过程,确实对于孩子是一种锻炼,主要是没有比赛,自己太懒,不愿意督促孩子去背诵,如果日常喜欢引导孩子背诵,可以明确地说,这个比赛毫无意义,就是烧钱。
而幼儿阶段的其它证书,基本都是美术类的,也就是花钱买证,至今也看不到任何意义吧。
还是觉得这种没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取消了,学校和那些机构合作,这些买证的活动,都是为了利益,对于孩子毫无增益。
结语
家长希望孩子优秀,这种心态都能理解,但是还是保持理智吧,收起攀比之心,不要让这种心态被有心之人利用。
其次,希望一些学校能够提升门槛,就让孩子们安心上个学,不要再允许一些“花钱就能买”的证书进入学校,变相从家长手里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