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巨头宝洁集团日前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报告(时间截至12月31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1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8亿元),同比上涨3%,低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预计的214.8亿美元。
宝洁在面向媒体的电话会议中,将其归咎于旗下品牌SK-II在大中华区的需求放缓。大中华区是该公司的第二大市场,其高端护肤品牌SK-II最近一个季度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下降了34%。宝洁在财报中提及:由于SK-II销量下滑,护肤和个人护理的销售额下降了约4%至6%,下降的销售额被其他产品更高的价格所抵消。
宝洁首席财务官Andre Schulten表示,“在中国,我们看到疫情后的复苏不是线性的,有些起伏。”
这不是宝洁第一次在财报中“点名批评”SK-II。202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显示,宝洁净销售额为20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收益为39.39亿美元,同比下降4%。面对整体下滑的业绩,宝洁直接点名了自家美容板块的核心王牌SK-II,2022年4-9月,SK-II销售额下降了两位数,给宝洁造成难以抵消的负面影响。宝洁的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容业务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销售额达34.94亿美元。宝洁在财报中称,皮肤和个人护理销售额增长低个位数,是因为虽然产品有较高的定价和基于创新的销量增长,但增长部分仍被SK-II在旅游零售渠道的销售额下降所抵消。
凭借着独家专利成分Pitera,SK-II打造了“前男友面膜、神仙水、大红瓶、小灯泡”等叫好又叫座的爆款产品,多年来屹立于高端护肤品领域,令无数女性消费者趋之若鹜、疯狂种草。但从2020年开始,SK-II系列产品开始走下坡路。“神仙水卖不动”,宝洁给出的策略却是涨价。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SK-II涨价了四次。2023年2月,SK-II宣布提价,涉及SK-II神仙水、大红瓶和小灯泡等核心单品。其中,小灯泡50毫升价格将由1590元涨至1790元,涨幅达12.5%,为近五年最高。宝洁也在财报中称,SK-II产品价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涨价没有帮助SK-II收获更好的业绩表现。自身产品创新迭代乏力、营销举措难以跟如今消费者形成共鸣,无疑产生着更大的作用。一位曾在宝洁内部工作的美妆从业者向记者透露,收购SK-II后,宝洁承诺不会改变其配方,所以多年来,消费者看到的一直是神仙水不断更换外包装,而并非升级更新其中的成分。但其他美妆大集团,每年都会在核心拳头产品上投入大量的研发,更新换代。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SK-II会从当年的爆品到如今被中国消费者“抛弃”。不同于十年前,现在中国消费者可以接触到全球最新的最前沿的美妆产品,如果一个产品不能再讲述新的故事,那么也许就会被这个迅速变化的市场淘汰。
此外,2023年夏秋季,环境污染也引发了部分消费者对日本化妆品牌安全性的担忧,尽管宝洁发声明强调产品安全,但消费者仍然担心受到影响,对产品的疑虑难以消除,这也让SK-II的销量遭受打击。
不过按照Schulten的说法称,有品牌消费者调查显示,群众对SK-II的抵触情绪正在改善,预计下半年会有好转,并回到中个位数的增长。
回顾宝洁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失意”的不只是SK-II。2023年9月,宝洁旗下纯净护肤品牌First Aid Beauty关闭天猫官方旗舰店,退出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想要提振业绩,宝洁至少不能单靠涨价来维系销售额。现在宝洁作出了改变: Schulten表示,价格上涨可能会放缓,未来两个季度的定价收益将减弱,宝洁预计2024财年总销售额增长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