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课题组协同儿童保健、医疗、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在广州开展了“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科普活动”。
专家提醒,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阅读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注意力提升,但同时,大量阅读应建立在“准确快速解码”的基础上,阅读对脑功能的促进也不能被“听书”取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陶沙。
阅读能力强,孩子智商高
科普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陶沙进行了《阅读学习与儿童脑认知发育》主题报告。
“并不是聪明的孩子阅读才好,恰恰相反,阅读要足够好,你后面的认知发展、智力发展才有后劲”,陶沙介绍,英国一项对于将近2000对双胞胎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儿童在7岁、10岁、12岁时的阅读表现预测了后来的智力发展。
对学龄期儿童来说,高效的学习需要阅读能力,中小学各科的学习和考试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阅读理解的能力。陶沙介绍,她的团队在对北京地区6至12岁儿童的一项研究发现,阅读能力能够显著预测注意能力的发展,“过去大家都认为,‘注意’是我们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正常的学龄儿童进入到学校教育,开始系统的阅读学习之后,实际上是阅读表现很好地预测了高水平的‘注意’的发展,同时,如果儿童存在注意问题,就有可能阻碍阅读的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脑发育的研究显示,阅读作为一种高水平认知活动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
大量阅读要建立在准确快速认字的基础上
另外,陶沙强调,阅读能力提高必须建立在“准确解码”的基础上,“阅读能力不足时,大量阅读、没日没夜刷题、通过‘猜’来阅读整本书,都是没有效果的”,欧洲一项对于小学生的研究发现,阅读能力高的孩子才能够真正做到大量阅读。
为此,她提醒,现在很多小学喜欢让孩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但前提是要确保孩子已经能够进行快速、高效的文字解码,“如果这一关没过,整本书阅读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对成年人来说,阅读与长寿也正相关。美国一项对近4000名成年人1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剔除掉其他和长寿相关的已知因素后,单一的“阅读”因素可以延寿19个月。
活动现场。
“听书”不能取代阅读
现在一些孩子会用听书来代替阅读,“听书”的效果和阅读相比如何?陶沙表示,“听”与“读”相比,少了文字加工的过程,“对于正在学习阅读的孩子来说,单纯‘听’不能够取代文字阅读、带来脑智发育的促进效果”。
另外,“听”与“说”的加工深度有区别,“听”的过程中,加工深度不如读的过程那么深入,“听的时候,听完就完了,而阅读时,你可以不停翻回去,所以加工深度是有区别的”。
对于阅读困难的学习者,国外的训练方式中包括用听来进行一部分的替代性学习,但并不是简单的“听”,还要去帮助学习者进行更深度的加工。
目前短视频在全球流行,儿童如果喜欢刷短视频,会对大脑发育有影响吗?陶沙介绍,美国儿科学会及国内的近期研究已有证据表明,在2岁之前,有的认为是5岁之前,如果每天的视频接触超过1小时,对于儿童后期的脑发育、认知和行为发育都是不利的。背后的原因,有可能是视频影响了与人交往,也有人认为与光的问题有关。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放射科副主任尹训涛是“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队列建设”课题的负责人。
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正在招募志愿者
“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是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项目将通过对我国两万余名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状况的持续追踪,绘制脑发育图谱,阐释脑智发育机制,建立脑智发育综合测评系统与中国标准,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放射科副主任尹训涛是“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队列建设”课题的负责人,他介绍,该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启动,目前已在全国设置了30个站点,共有17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项目规划3万名左右志愿者参与,目前已有约五分之一志愿者入组。
在广州,课题组计划招募2000多名儿童参与,目前已入组100名左右,“我们想招募更多的家长,尤其是学校参与,从儿童六七岁开始持续追踪,要随访十年”。
尹训涛介绍,对于参与课题研究的儿童,课题组会通过磁共振检查、认知测试、脑电检测、基因组分析等手段,对儿童的记忆功能、认知能力、智力、社交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每隔一年或两年进行跟踪随访。
“对于参与项目的孩子,我们会给出检测报告,但家长还是要放平心态,不要觉得可以按报告把孩子培养成某方面的人才,我们主要还是给予大家一些脑科学的科普,也可能在检测、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有阅读障碍、抑郁倾向或者脑血管畸形等情形的儿童,可以对孩子成长有所帮助”,尹训涛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