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下复式二层这压抑的层高
前两天广州刚发了《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
不是《征求意见稿》,而是会自2023年11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的《计算办法》。
关于这份文件,可以回顾:广州实行容积率新规。
要点一:未来广州户型可以将阳台占比扩大到20%,豪宅甚至还能超标,并且允许设置一个不限制进深的主景观阳台。
要点二:套内建面超过144平的复式住宅,层高最高可以可以做到7.2米。
文章发出后,我发现大家关于文件的第一个要点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
广州买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不出预料的话,广州住宅户型日后会越来越大,实用率越来高,买新房越来越有性价比。
豪宅尤其如此。
但关于第二个要点,读者们产生了分歧。
有人觉得,现在市场上复式产品做的越来越少,买单的人不会只因为层高的提升而变多。
即便发布新规也只是把挑空部分的层高从5.8米提升至7.2米,复式产品本身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年轻人不想爬楼梯、楼梯空间浪费、安全问题等等。
但也有部分读者觉得,层高的改变解决了复式的重要痛点。
按照广州之前的旧规定,建筑层高超过5.8米后,计容面积要翻三倍计算。
所以之前的复式层高大多也都压在这道线上,站在样板房里伸手就可以触到房顶。
光看图都能感受到快溢出屏幕的压抑感,谁愿意买复式?
现在,挑空层高几乎提高了原来的三分之一,这会大大改善人们的实际感受,也会在一定程度推动复式的销量。
那么先问大家,你们觉得新政会改善复式产品的现状吗?
很抱歉,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你觉得新政出台会改善复式产品的现状吗?单选
不会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为了了解复式市场的真实情况,我整理了近几年的数据,发现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个发现是“现象”:复式产品的成交占比锐减。
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缺失,我调取了除此之外前后各三年的数据。
发现往前三年,广州的复式住宅每年都成交至少3000套,成交占比最高的时候能达到近4%。
相当于广州每25个人买房,就有一个人选择复式。
这个占比还是相当高的了。因为近3年的数据,几乎只有之前的二分之一……
第二个发现则是“原因”:复式产品的成交和供应关系密切,且一直呈供不应求之势。
复式的成交虽然在锐减,但还是比不上供应的降幅。
供应在2018年达到顶峰,此后一路下降,2023年刚过去的10个月,复式产品的供应只有250套!
这释放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广州开发商不愿意做复式了。
这就又要说到广州之前的容积率政策。
2018年以前,广州复式产品一直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大规模存在着一种“一层变二层”的小复式户型。
开发商会充分利用复式的中空带来面积增值,根据统计,当时的复式产品,基本能实现15-30%的溢价:
消费者也乐意买单,毕竟虽然有已经溢价,但是到手的面积也是实打实增多了。
125㎡的住宅,多花20%的钱,就能多接近一半的面积,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比如下图,就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个复式产品:
但是自2018年12月1日起,广州实施的《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中提到:
套内建筑面积超过144㎡的复式住宅,其客厅、起居室挑 空部分层高在6米以内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套内各层平均水平投影面积30%且不大于50㎡的按1.5倍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超出部分按2倍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当其客厅、起居室挑空部分层高大于6米时,超出部分以每2.2米为单位累进增加1倍计算容积率指标。
翻译一下:
1、套内建筑面积≥144㎡的复式住宅,最多只能获得25㎡的增值。
2、套内建筑面积<144㎡的复式住宅,不能通过中空,实现“面积增值”了。
无利可图,开发商自然就不做复式产品了。
没有新增供应,楼市只能“啃老本”,当旧的复式房源被消化干净,市场上关于复式产品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小。
所以,要回答之后复式产品的市场走向如何这个问题,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究竟新规是否解决了之前规定的核心痛点?
我的回答是:没有。
正如前文所言,束缚住广州复式产品的,从来不是层高问题,而是面积问题。
换句话说,能买复式的,大多不介意层高,只是想要更多的实用面积,更高的性价比。
而对比就能发现,新规并没有从此破局,投影面积的计算方式还是和之前一样,还是把赠送面积卡得死死的。
没有赠送面积的复式,就像不下雪的冬天。它可以存在,但是没有灵魂。
人们不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冬天,但是复式不一样,它没有灵魂,咱就不买单呗。
换个角度也能佐证我的观点。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之前出的《征求意见稿》中,就不止提到了阳台花池的等计容面积改变的问题,也有一些关于复式产品的表述。
但大家都很默契地选择了忽视……
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就有相关表述
媒体的文章中甚少提到此点,开发商做了不少新户型,也都在阳台飘窗等方面发力。
至今,没有一家房企做了复式产品。
这态度,你们应该都明白了吧。
复式想要翻身,或许还得等下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