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3、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
4、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
5、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
6、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7、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8、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9、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1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1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2、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3、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4、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15、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2. 有什么关于"以民为本"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毛泽东)
●人民的头脑就像土地一样,新奇和美好的东西都会从那里生长出来(沃·特纳)
●上帝不会永远受到愚弄,人民最终将成为自己的主宰(海约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人民的安危应当是至高无上的法律(西塞罗)
●尊重人民,也就会受到人民的尊重(培根)
●我从来没有埋怨人民,不论是现在或任何时刻(叶芝)
●民者,万世之本也(汉·贾谊)
●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宋·石介)
●为国者,以民为基(三国志)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汉·贾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孔子家语〉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清·梁启超)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政治大事,要向人民请教(巴尔扎克)
●虽然船在上面,水在下面,然而水仍是主人翁!(裴多菲)
●以民情验天心(清·康有为)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
●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清·戴震)
●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论语〉
●夫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共有其忧者,人必拯其危----〈三国志〉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清·唐甄)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清·王韬)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足寒伤身,民怨伤国
●群众的怒火,谁也无力把它扑灭(维吾尔族)
●触犯众怒的,死了都无处可埋(维吾尔族)
●千人所指,无疾而终
●千口唾沫淹死
●得人心者永生(非洲)
●大海不会干涸,人民不会迷路(苏联)
●人民的声音就是神的声音(英国)
3. 关于做人的名人名言20条.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智能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平庸的人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最美 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4.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 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幺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 6.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8.功劳是老板的,官爵是一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不要把一生心血精华卖给公司,留给家人的却是破铜烂铁 9.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胡涂一点. 10.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韬奋文集》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