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名言警句(先秦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生活常识2024-02-29 02:01:19佚名

先秦诸子散文名言警句(先秦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1. 先秦诸子散文 中哪些名句必背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 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9.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0. 以朋友交,言而有信。11. 言必信,行必果。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巧言令色,鲜矣仁。15. 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16. 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2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7. 我欲仁,斯仁至矣。2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9.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年龄)3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32. 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33. 民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4. 君子恶(憎恨)居下流,天下之恶(坏事)皆归焉。3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是不值得与之谈论“道”的)3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39. 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40.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4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4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4.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君子贞而不谅。

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已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闪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8.子曰:君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9.子曰:君子不器。

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中庸》选:52.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孔子)5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5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55.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孟子》名句摘录40.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4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42.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4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4.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45.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47.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8.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应有同情心和羞耻心)50.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5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2.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夫人敢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53.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54.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5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5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此。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荀子》名言49.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50.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51.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5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5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 流丸止于瓯臾(洼地),流言止于知(智)者。55. 非(批评)我而当(恰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赋 《礼记》名言56.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57. 虽有。

2. 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些名句必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 各位亲爱的准高三学友们,新课标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先秦诸子散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老子》名句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庄子》名句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 4.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6.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庄子•让王》 1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1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1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养生主》 1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1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1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论语》名句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以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9、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6、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1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君子贞而不谅。

""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已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闪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4. 先秦散文中的一些精选句子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 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9.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0. 以朋友交,言而有信。11. 言必信,行必果。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巧言令色,鲜矣仁。15. 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16. 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2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7. 我欲仁,斯仁至矣。2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9.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年龄)3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32. 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33. 民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4. 君子恶(憎恨)居下流,天下之恶(坏事)皆归焉。3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是不值得与之谈论“道”的)3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39. 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40.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4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4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4.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君子贞而不谅。

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已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闪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8.子曰:君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9.子曰:君子不器。

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中庸》选:52.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孔子)5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5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55.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孟子》名句摘录40.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4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42.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4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4.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45.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47.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8.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应有同情心和羞耻心)50.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5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2.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夫人敢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53.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54.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5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5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此。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荀子》名言49.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50.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51.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5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5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 流丸止于瓯臾(洼地),流言止于知(智)者。55. 非(批评)我而当(恰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赋《礼记》名言56.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57. 虽有。

5. 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阶段:《论语》 《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6. 先秦诸子语录全文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语录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我国教材由于长期来使用单一的社会发展理论,往往有失公正,不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本文尝试引入文化学上的“轴心时代”理论,揭示出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背景,目前国内许多大学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①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变化急剧”。

这显然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类社会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在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按照这种理论,先秦诸子百家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只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时代的思想,封建时代今天早已超越,而且还应该受到批判。

所以教材说“(诸子)有些见解因受历史的局限而带有明显的封建印记”(p1),“从总体上讲,老子的哲学思想带有唯心色彩”(p5),“有论者以为,老子是以退为进,从利己主义的立场来对待辩证法”(p6),“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p47),“孔子(关于世界大同)的这一理想固然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想改变现实的意愿,但在小生产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这种理想,实属无法实现的乌托邦”(p47),墨子倡导“兼爱”,“这反映了当时一般劳动人民和小生产者改善生活的愿望。动机可嘉,但却不切合当时的社会实际”(p48),庄子“对一切功名的绝对否定也会导引人们消极避世,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p16)…… 这样的评价,显然不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所以有必要换一种历史的眼光。

马克思从来不把他的理论视为惟我独尊,而且即使马克思在划分历史时,也不是仅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一种,比如,他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就以“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的标准把社会划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人类历史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划分方法。

我注意到如今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轴心时代”的划分,对于我们理解传统、继承传统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理论框架。 二 “轴心时代”(Axial Period,又译作“枢轴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这本书中提出的。

他注意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即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个时代可以称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

关于“轴心时代”的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1.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地理横亘,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但却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突然发生了一种飞跃,形成了现代各主要文明各自的文化轴心,使得各个不同民族都“获得了全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的东西”,人类从此被“一个共同的起源和目标”联结在一起。

这种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巧合,让几代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 2.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②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而使欧洲文化重新燃起新光辉,从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受到印度佛教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③中国文学史上多次掀起的“古文运动”都提出“宗经明道”的口号。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人文精神讨论,虽然有人不承认与轴心的关系(如王蒙说:中国压根就没有人文精神,你失落什么呀?又何须重建呢?),但还是有不少学者回到了“轴心时代”,从周易等著作寻找思想能量(如“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人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能在物质追求方面贪得无厌)。

甚至我们的主流文化也在不断回归轴心寻求治国方略,比如“以德治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都可以看做对中国文化轴心的回顾。 3.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一次新的“轴心时代”,或者称“第二次轴心时代”。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有相当的警惕,假如我们在今天处处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现实下,贸然抛弃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轴心时代”,而接受“第二次轴心时代”的说法,是不是会重新导致“西方中心主义”?况且,是否真的出现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这需要较长的历史来验证,“轴心”的意义在于其向着后世辐射,我们不能贸然判断一个缺乏历史发育的“点”已经是“轴心”,当年的“毛泽东时代”不是能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教训吗? 所以,我认为“轴心时代”理论最具价值的部分还是其第二个要点,即轴心的回顾和辐射。从这一理论推论,先秦的意义就没有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而终结,。

7. 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阶段:《论语》 《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8. 【根据《先秦诸子语录》所言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体会】

把原文的大意先了解然后把白话文解释穿插在里面就OK了举例如下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两则的感悟,不少于50字 问题补充: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5、君子养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先秦诸子散文名言警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