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地球上有春夏秋冬、阴晴圆缺、日出日落。经济周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经济学家研究出大小不同的周期。这里不谈深奥晦涩的经济学,只和普通人聊聊和大家生活、理财有直接关系的三个周期。
首先,经济有短周期,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增长周期。增长周期的起落,一般由信用周期主导,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货币政策必须有效地影响到民间的借贷、投资和消费,才能引导经济起落。
2023年政府在出台刺激政策上十分积极主动,货币政策也明显变得宽松,为什么上行周期并没有因此马上结束呢?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二十年处在货币和信用扩张状态,带来了持续的投资扩张和消费信心,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繁荣。从周期角度看,杠杆怎么增上去的,就要怎么降下来。目前发生的经济去杠杆,其实就是对过去二十年增杠杆的反动。民间的持续去杠杆,使得货币政策无法传导到信用环境上,于是出现了政策热、民间冷的局面。
其实债务去杠杆导致经济收缩,在2008年的美国、2012年的欧洲都曾经发生过。债务负担高到一定程度后经由特殊事件压垮信心,是经济周期的一部分。美国和欧洲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扩张政策,通过流动性带起资产价格V型反弹,然后扶助经济U型复苏。治理债务触发的经济去杠杆,美欧已经发明了特效药,中国吃不吃药、何时吃药,抑或还有其它的处方,时间会给出答案的。
笔者认为,在经济仍处在去杠杆阶段,老百姓应该抱璞守正,不冲动投资,保住工作,维持着自己的现金流。
目前的经济下行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但它毕竟仍是短周期概念。有下行周期,就必然有上行周期。不过必须明白除了增长周期外,中国经济还在经历结构性转型,增长的动力正在从水泥红利时代转向数据红利时代。旧模式的远去和新模式的浮现,既带来“危”,也带来“机”,无论在就业上、投资上,都值得细细参详。
中国在吃数据红利上,有其特别的优势。中国在数据领域的基础设施和老百姓接受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最高领导层对数据时代的关注和热忱,远超过世界其他领袖,这些会转化成未来新基建的动力。中国制造业在5G环境以及AI应用上,也是世界领先的。尽管近年出现了生产线外移情况,笔者相信只要坚持智能化、数据化,中国在智能制造业上可以打出一片天下,开启一个新的产业周期。
最后想谈谈技术周期。明年年中Window推出镶嵌Chat GPT的新一代软件系统,将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场革命性的风暴,其影响力估计远远超出当年的个人电脑。随之而来的各式应用,可能导致许多产业、服务业的重新洗牌,可能导致我们生活的重塑。
中国自己版本的ChatGPT相信也会很快问世。笔者这一代人一辈子平均转四次工作,下一代人也许一辈子平均转四个行业。下一代人的工作方式会很不同,所以学习方式必须改变,马上改!
要为下一个周期作准备,才能有一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