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节快乐!
为悼念和保护而来的节日,早已渗入日常,生长出各种形态,用作庆祝、放松、集体氛围、家庭仪式感和羁绊生成器。
今天,我们聊聊儿童节,儿童和家居生活。
儿童,在家没有一席之地
作为一个资深设计师,CHAO的项目经验横跨家装工装,做过的“儿童房”更是不胜其数。
住范儿超级家居MALL的样板间也是CHAO的作品
图源:住范儿自摄
但是当垂直的“专业人”身份叠加了“妈妈”buff之后,视角的宽度和颗粒度都有了变化。
CHAO在杭州的居所是丈夫在婚前装修的,只为宝宝考虑了“儿童房”。她直言不好看、很乱,在日常中会想去调:“我想大调,但是代价太大了,在等一个时机。装修前需要家庭一起考虑,延长房子的使用体验”。
最让她想要大调的时刻,是感觉到:没有儿童的一席之地。
“都有儿童房,可是,客厅、厨房、玄关……ta其实都需要。ta不是儿童房里长大的”。
尤其对于小宝宝来说,引导ta的地方、形成意识的地方都是在公共空间完成的,在具体的场景里完成的,而不是儿童房里。
厨房里有孩子的小碗、小炊具、辅食机、榨汁破壁机……考虑食品安全等等,就会发现,厨房里没有儿童的一席之地。
餐厅里,孩子也需要自己的座椅,收不起来,永远摆在那里。
客厅的地面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场景:“ta都是地面动作,全是地面动作。我最庆幸的是我家压根儿就没有茶几”。
图源:受访人提供
孩子需要在地面爬行,学走路的时候需要辅助,电视柜的每一个洞格都是孩子探索的地方。
客厅也是孩子的小书房,要有绘本,而且要父母陪看陪读,要教ta你的东西要自己收起来:“可是,你都没有给ta一个自己的地方,没有办法收”。
图源:受访人提供
CHAO在生育半年后就回到了工作状态,在家办公、出差来回切换,她在家里的办公区从书房换到了餐桌:“成长型的核心就是陪伴,我要能看到ta”。
对于儿童节,CHAO非常重视:“即使孩子太小,还不知道节日不节日的,但还是要有”。
更多时候中国的节日是“团圆”,没有单独的主角,如果有的话大概率是老人,很少有节日自己是主角,而且有完整的节日氛围。
有了宝宝之后,CHAO仔细构思了儿童节,让它成为「家庭日」,成为家庭习惯,成为一个以孩子为核心的、繁忙日常中的「钥匙」。
即便只是期待阶段,也值得投入完整的真诚。
建议每个有娃之家
都有榻榻米
Q的二宝惊喜而至,前几天刚带两个孩子一起去拍完家庭照,阿那亚的风吹在当下是四口之家的欢笑。
作为曾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设计师,Q在近几年和母亲的情感越发紧密,她对儿童节的第一项回忆是“我妈妈会带我吃炸串,她是护士,平时对这些事情很在意的,儿童节可以破个例”。
但是对于4岁的老大、1岁多的老二,儿童节还不够有存在感:“孩子有自己的小社会、小思考,会自说自话、对着镜子做家长看不懂的练习。看着孩子,也是在认识小时候、没有记忆那段时间的自己”。
图源:受访人提供
Q有很强的自觉标准,譬如对“全屋定制”柜不满意,不用。即便在北京小户型里,别人看来不用定制做大收纳就像疯了一样,她也没有妥协。
“榻榻米真的很方便,一个大炕,无论是白天玩、午休哄睡,还是一家人睡在一起都特别方便”。在自己家的具体使用场景里,她找到了榻榻米实用价值最大化的方式。
家里没有书房,不能丢的旧书都在榻榻米中存储;老大小时候用过的东西也能留下来。
传说中的“毒盒”承载一家人
经历的丰富对于设计师来讲很重要,Q是这样认为的。无论是自己的成长、海外生活、和异国室友相处、参与孩子的成长,都在给她更宽的理解能力,也极大扩展了韧性。
在儿童节这个日子,她的设想也体现出希望:“生活中给孩子制造一点仪式感,我自己没什么仪式感,小朋友单纯可爱,仅仅是过日子心态,不够”。
后悔了
儿童房最好只放个床垫
L女士的丈夫经营着一家装修公司,近年刚取消了家装业务,“对生活没有感知的人,做不了设计师”。
她在结婚前认真装修了大三居,做为行业人,已经“很前瞻”地为儿童房尽量留白了,只简单做了硬装、放了床、改造了飘窗。
但L说:“已经后悔了,可能应该啥也不做,只放一个床垫才是好用的。”
即便有阿姨照顾孩子,L也并不想完全甩开手,她会尽量让孩子有一半的时间跟自己一起睡,主卧的小床、儿童房的大床,都是孩子的常用睡觉场景。
图源:受访人提供
L女士认为,这是父母的“分离焦虑”,怕孩子和自己不够亲,父母比孩子更需要陪伴带来的羁绊。
反而,“孩子的适应力是很强的,当时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换了一个阿姨,我们很焦虑,担心孩子不适应。但其实,发现只要家庭的主要成员在,爸爸妈妈奶奶陪玩陪休息,孩子也不会怎样。”
更常见的日间生活场景,是在客厅和早教班。
L女士家的户型比较大,整个客厅都是孩子的活动区。某个时段,ta对悬浮电视柜感兴趣,推掉激光电视的投影盒,把自己“放上去”。
爸爸说:“当时就庆幸定制柜里面做了承重加固”。
再大一些,ta对唯一一小片自己不能踏足的阳台茶桌产生好奇,成年人眼里的水、电、高温、易碎危险品,样样都新鲜。
图源:受访人提供
L女士近期的感触在早教班体现地更足,她认为离开熟悉的客厅、卧室、婴儿床、阿姨和父母,离开“我为世界主角”的氛围,去到一个比较平等的新环境,是一种必要的刺激。
提到自己家的儿童房,除了“应该啥都不做,看孩子实际需要什么再添置“之外,她深深感慨设计师的不接地气。
“没有孩子也没事,主要是要观察生活。反正也不是自己做饭、衣服也不自己洗的人,根本不知道烘干机到底有什么价值,觉得碗都是我妈一分钟简单就洗好的,我能指望他什么?”
我喜欢我的房间
只要我爸妈不进来
年龄稍长的儿童,似乎对在家里的生存空间的感受大不一样。
小学高年级的男生Y跟我们说:我想在学校吃饭,和同学一起,不想爷爷接我回家吃。
正面临小升初的女生B则认为,如果钢琴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而不是客厅),她会弹得更多。
8周岁刚刚过完的女生H让我保密:“我已经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了,只要我爸妈不进来我的房间。我什么都能做好的。”
(为了帮小朋友保密,一张照片也不放哈哈哈!)
今天闲聊,来评论区分享快乐和吐槽~
来源:住范儿原创
编辑:纸花
投稿请邮件至:guozihua@zhufaner.com
线下店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