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资金刚解冻,印度又对vivo下手了。在12月25日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两名中国vivo公司印度分公司的员工遭印度执法当局逮捕,将于26日出庭受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中国政府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敦促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印度确实经常干。今年,除了vivo,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都曾遭遇各种各样的"指控"。
从指控vivo"洗钱",到指控OPPO"逃税"、小米"违规汇款",印度对外企的监管显得颇为随性。
营商环境一直是印度的软肋,也是很多在印投资外企的噩梦。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有媒体专门查阅了印度《公司法》,法案有近30章500条,几乎每一条后面都跟着罚金、监禁等违法后果。
有人总结印度的营商环境之所以没有安全感,在于印度的市场经济建设往往是高标准立法、造成"普遍性"违法、最终"选择性"执法。
任何一家优质企业想要根植本土市场,需要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对行业发展和未来投资的稳定承诺。
从商业层面看,印度的这些动作不仅会伤害到中国企业在印业务,无疑也会伤害到印度本身。
印度智能手机的普及步伐慢于中国及全球市场。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带动了产业投资的热络。
在印度,中国手机厂商做的不仅是渠道、销售,还有后端的生产制造。据悉,OPPO、小米、vivo在印度均有设厂。
这些智能手机被生产出来,大量App被开发,给印度带来了大量宝贵的投资,本地化运作给印度市场带来了最新技术,给当地创造了就业。
现阶段中资厂商不会轻易退出印度市场,但考虑到目前印度对于中国品牌的限制和针对,接下来产业链的投资升级手机厂商也会有所顾虑。
不过,作为数一数二的成长性市场,印度至今依然为众多人士看好,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与迭代。
更让人期待的是,印度市场足够大,遇到合适的机会,都有可能很快成长起来。
手机产业链出海印度是开始,现在已经有大批量、成规模的系统性产业链迁移到印度生产制造,这中间也需要中资企业学习和成长,与印度市场博弈磨合,直面问题,迎接挑战。
显然,中印企业好好开展合作,才最符合两国利益。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